電子報詳情頁

成語典故解讀/雙管齊下

解釋:

同一時間採用兩種辦法,或者指兩件事情同時進行。

出處:

「嘗以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

《唐朝名畫錄》

典故:

唐代大畫家張璪,字文通,繪畫技法受王維水墨畫影響,以擅長繪畫山水松石聞名。當時的文人雅士對他的畫作評價極高,稱他的畫作為「神品」。張璪作畫時也有獨特的技巧,即作畫時必須屏息靜坐一段時間,等到有靈感湧現時便揮筆不斷,下筆如行雲流水,能一鼓作氣完成一幅畫作。

一次,一群畫家聚在張璪家中討論畫作的技巧,眾人切磋商討一番後,座中畢宏問張璪能否即席揮毫,示範一下平日是如何作畫的。張璪答應下來後,便備好工具,靜坐思考。突然,張璪就左右手各持一支毛筆,同時落筆作畫。雖同樣是畫松樹,兩隻手所畫的景物截然不同,一邊是畫秋天的枯枝,另一邊是春天的嫩芽。在座一眾畫家都嘆為觀止,齊聲稱絕。

張璪畫完後,畢宏問他是師從哪位名家。張璪謙遜地答道,「我不過是經常觀察自然萬物,再銘記於心,想畫的時候自然能得心應手。」畢宏聽完後,感嘆張璪所畫的松樹無人能及。

之後,張璪亦會用兩隻禿筆,甚至是自己的手指代替筆,在紙上縱橫抹按,揉擦轉動,將山石的凝重、泉水的涇流,表現得活靈活現。凡是看過他作畫的沒有一個不佩服他雙管齊下的本事。當時便有人評論說,「張璪作畫,真是雙管齊下。」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