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文化什錦/杏好有你\李丹崖

第一次看人形容一種黃色,頓覺清新撲面,叫「杏黃色」。杏黃色多好呀,大自然中的一抹亮色,就這樣被用到了服裝、傢具等物體上,讓人在萬千「黃」中直接想像到杏的色彩。

田野裏的麥子即將豐收的時節,約摸是芒種以後,正是杏子成熟的季節。此刻,行走在天地間,杏子的酸甜滋味瀰漫得到處都是。在我的故鄉,皖北的鄉間,每到麥收時節,就有一種杏子在市面上暢銷,曰「麥黃杏」。還有農諺有云:「麥黃杏,杏黃麥,小孩吃了能消災。」當然,這是舊時鄉間對小孩難養的一種寄託和祝語。你想呀,這個時節,最應景最當季的吃食,都享用了,豈不裨益身心?身體強壯,自然百病全消。

杏子,是鄉間最隱忍的水果。它們從不拚命地叫囂自己的香甜,而是低調地藏着青碧的葉間,是有一些中國書法中「藏鋒」的意思。單純是藏着葉間還不算,杏子也基本上沒有什麼光澤,而是帶着一層絨毛在皮外,不耀眼,卻用自己果子本身獨有的色彩和香味,讓你一想到它,就禁不住垂涎。

在中國古代,杏子甚至長時間鮮有人問津。元代以前的文人們基本上很少畫杏子,若有,也是畫一些杏花。也許,在宋代以前的人來看,杏子是有一些仙氣的。何以證明?在宋代,有一位名叫馬遠的畫家,就畫了一幅《倚雲仙杏圖》,畫面上,一枝杏花開得粉妝玉砌,俏麗可人,卻不失靈動,畫的右上角,有楊皇后的題款「迎風呈巧媚,浥露逞紅妍」。這位楊皇后,名為楊妹子,是宋寧宗的皇后,她能書會畫擅詩詞,其畫作被台北、日本等地的博物館收藏,足見其水準之高。

我之所以宕開一筆,是想說,在宋代,除了馬遠和這位楊皇后,其他少有人來潑墨杏子。杏子,太小眾,太高雅了,甚至飄飄若仙,《封神榜》中元始天尊的寶物之一,不就有杏黃旗嗎?

元代開始,人們在形容春日江南的秀美,稱之為「杏花春雨江南」。杏花打頭,來冠名江南風物,杏已經有了些親民的意思。後來,人們提及江南,粉牆黛瓦之間,多了一枝杏花,也逐漸多了幾重不俗的氣韻。

杏子,是在明代以後才受到果農和文人的青睞。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時候的杏,也逐漸有了「幸運」、「幸福」的美妙寓意。房前屋後,人們廣植杏樹,只為領取「幸福」之諧音。

杏子從帶着仙氣的果品,跟隨着時光的快車出發,從宋代到明代,直至如今,「下凡」到民間的杏子,多少有一些普惠眾生的意思。我在孩提時,嘴饞的果子就是杏子,曾經因爬樹摘杏腳上劃一道口子,至今仍有傷痕。說也奇怪,我每次看到這道傷痕,口舌之間仍有酸酸的杏子的味道。

在老街,望見一家飲品店,店前有杏樹,店名是「杏好,有你」,是的,這個世界,幸好有樹上幾枚撩人的杏子。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