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神巴菲特有一句名言:投資是簡單。然而,股票市場是複雜的大染缸,投資者很容易因股票價格升跌而放棄初心,所以股神又說:投資是不容易的。提升投資獲利的概率,既要做正確的事情,也要減少犯錯機會。為此,專家將分享13堂投資必修課:投資股票放紙鳶賺到盡,抑或應該短炒套現,原來與市場情況有關;投資態度衝動自然容易犯錯,但過分謹慎,就會錯失機會,改善方法是制訂入市策略,降低心理壓力,就可以改善猶疑不決的弊病。\大公報記者 劉鑛豪
第一堂課:放紙鳶賺到盡,抑或有糊就食
在港股市場,投資者其中一個「口頭禪」就是:「有食唔食罪大惡極」,而許多專家則建議「放紙鳶賺到盡」。究竟這兩種態度,哪一種才是正確呢?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認為,這兩種心態都沒有問題,純粹是觀點角度。若果處於大牛市,恒指衝上三萬點,投資者不妨採取「放紙鳶」策略,只要不斷向上設定止賺位,就可以不斷提升盈利空間。不過,以目前港股情況,大市窄幅上落,採取後者策略是合適的。
什麼是止賺位?張智威稱,止賺位指的是,當投資者在10元買入一隻股份,股價升至12元時,設立11元為止賺位,股價跌穿11元便沽出股份鎖定利潤;相反,只要股價守在11元或以上,便繼續持貨。如何設立止賺位?張智威稱,他個人會採用20天移動平均線作為「止賺位」,股價跌穿該平均線便離場。又或者參考上升軌,跌穿便沽貨止賺。
不設定止賺位有什麼風險嗎?張智威稱,風險就是,股價失守11元後,有可能進一步向下調整至8、9元,這個時間,投資者原本賺錢,變成虧損。當然,設立止賺位也會有風險,譬如說,股價調整至10.5元後,反彈至14、15元,投資者就錯失11元以上的利潤空間。
第二堂課:押注先計可蝕多少,尋找舒服位
「雞仔注,賺來(的錢)都唔能夠飲餐茶」。投資者認為,成功選中爆升股,若果只賺得千元百塊,無異於浪費機會,所以大手入市買股,賺取更大回報。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稱,部分投資者喜歡短炒,見到所持股份的股價有輕微漲幅,便急急沽貨離場,而入市本金不多,利潤就很微薄。其次是,買賣交易涉及支出使費,本金少,交易費用佔利潤比重就會較多。
討論應否大注入市前,張智威認為,投資者更需要了解自己風險承受能力。對於月入數萬元的年輕人而言,蒙受較大金錢虧損,可以通過月薪收入,抵銷損失的金錢。對退休人士或無收入人士而言,奉勸切勿「瞓身」買入一隻股份。
張智威提出「舒服位」的觀點。在着眼潛在利潤前,投資者不妨自問,當押注一個數額買入股份,即使股價下跌,蒙受賬面損失,但內心依然感覺到舒服,不會令到「個心嗱住嗱住」,這個數額就是「舒服位」。畢竟投資是一生的事情,賺錢是重要的,但也要有健康舒適的生活。張智威稱,他個人做法是,若有100元可投資股票的資金,單一投資股票的金額,不會多於20元。
第三堂課:看業績做功課,理性判斷價位
過分謹慎或衝動入市都是投資大忌。高寶集團證券執行董事李慧芬表示,衝動入市買股的投資者,往往是樂觀預期股價將會繼續攀升,這種投資態度無異於賭馬。相反,投資者過分謹慎,一直在觀望等待股價變化,這將會錯失獲利良機。過分謹慎的投資者入市態度猶疑不決,主要是害怕買入股份後,股價不升反而大幅下挫,所以寧願花更多時間,等待股價回調至一個「靚價位」。然而,他們又不知道什麼水平才是「靚價位」。
李慧芬稱,正確投資態度應該是,首先研究公司業績,確認公司擁有良好經營能力後,定立一個操作策略,就可以增強入市信心。她個人慣常做法是,預先設定買入位、止蝕位、止賺位,整個操作有「底稿」,不會猶疑不決。對於有選擇困難的投資者,選股、買股都會猶疑不決,可以考慮買入指數基金,減少選擇之餘,也減低個股股價波動的煩惱。
第四堂課:借錢炒股隨時得不償失
由於資金少,許多人喜歡通過孖展借貸,倚靠槓桿增大本金。光大證券國際證券策略師伍禮賢稱,借錢買股的吸引之處是,能夠做到放大投資回報;尤其是前段時間信貸利率處於較低水平,提供投資者誘因借錢買股。投資者最普遍使用孖展投資的情況是,港股前期出現新股熱潮。有見於新股甫掛牌買賣,股價便抽升五成,甚至逾倍,所以許多投資者利用孖展抽新股。
不過,投資者在借錢買股前,必須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若果虧損多於10萬元,便會無心工作,導致家庭出現糾紛,那麼10萬元便是風險承受能力的極限。如果投資者在10萬元的本金基礎上,再借入10萬元,便一廂情願地假定,當虧損達到50%(即10萬元),便會有斬釘截鐵的決心,平倉止蝕。可是,事情發生往往不似預期,當出現突發事件,例如股份停牌、低價配股等等,後果可能不堪設想。伍禮賢強調,哪怕事件發生的概率十分低,只要一旦發生而虧損超過風險承受極限,投資者都應該盡一切能力規避。
除此以外,借錢買股另一個缺點是,當股價下跌,投資者將會被追收孖展,屆時即使對公司前景十分有信心,但卻無法繼續持有股份,需要被迫沽出平倉。相反,投資者使用自有資金買股,哪怕股價下跌,只要對公司經營前景仍然具有信心,就可以安心繼續持有,等待收成。
借錢買股第三個缺點是,增加心理壓力,失去客觀分析能力。相反,運用自有資金投資,投資者會較輕鬆、冷靜。總括而言,借錢買股有違量力而為的原則。
第五堂課:心理賬戶,影響反思意欲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塞勒(Richard H. Thaler)提出「心理賬戶」觀點。塞勒發現,人類大腦設有許多「賬戶」,每個賬戶對不同來源或用途的金錢,都有不同處理態度,即使是同等金額的金錢,而這會影響財務決定。
光大證券國際證券策略師伍禮賢指出,投資者擁有心理賬戶,又不為他們所意識到,但不同賬戶直接影響交易心態。舉例說,陳先生從薪金撥出部分金錢買股投資;因為是由薪金撥出,所以成本較高,陳先生入市態度會較謹慎、認真,不會隨隨便便買股。至於李先生可能因買六合彩獲得數萬元獎金,他拿着這獎金投資股票,入市前考慮不會太周詳。當在股市賠錢,他似乎不太在意,因為是這筆獎金的成本低,輸錢也不會感到肉痛,所以不會反思投資失敗的原因。這是投資大忌。
第六堂課:跟風炒爆升股,切忌鬥長命
港股投資者喜歡跟風趁勢,投資「熱炒股」,搭順風易賺錢。何謂熱炒股呢?實德金融策略研究部首席分析師郭啟倫認為,這類股份通常會配合突如其來的消息、新聞、概念,推動資金一窩蜂的湧入,價格在短期間內爆升,形成熱炒股。儘管這些熱炒股的經營基本面或許存在着很多並不吸引投資者追捧的原因,只是消息面蓋過一切負面因素。
正正由於股價短時間內爆炸性上升,幅度可能是40%、50%,甚至乎以倍計。回報速度如此快,是最吸引人之處,令到投資者按捺不住,甘願冒險追捧這類股份。
郭啟倫指出,跟風炒股其中一個風險是,當投資者「上車」買入股份時,股價升幅有機會已屆炒作的尾段。正當其他人已準備或正開始在高位沽貨套現,可是你卻被可觀股價上升速度而蒙蔽理智,仍然追價入市接貨。這情況下,若果股價由高位插水式下跌,投資者未必做到「壯士斷臂」,不願沽出止蝕。
因此,投資者入市熱炒股之前,一定要設定止蝕價位,同時不要存有「同佢鬥長命」的心態,以為股價總會等到「返家鄉」的價位。
郭啟倫稱,最能夠減低追逐熱炒股的風險,就是不要把所有籌碼全押注在熱炒股上,入市前可以假設這股份股價最多可以翻一倍。另外,入市時股價已經由起步價被炒高至接近30%時,這個時候便要格外小心;如果股價再有超過一成利潤,一旦見形勢有變,便要沽出。寧願小賺,總比賠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