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議事論事/香港不具備全面免除隔離的條件\陳 鋒

特區政府昨日宣布,由8月12日開始實行「3+4」的檢疫要求,同時配以「紅黃碼」以及更嚴格更頻密檢疫措施。消息公布後,社會普遍予以支持,認為是恢復與國際聯繫的重要一步。與此同時,有聲音認為,香港應盡快訂立「路線圖」以解除所有機組人員及旅客的隔離限制。必須指出,香港疫情仍非常嚴峻,疫情高峰遠未到來,香港目前不具備全面免除隔離的條件。更重要的是,與國際恢復聯繫不意味着就可以犧牲抗疫大局,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都應認清這一形勢。

「3+4」是務實謹慎舉措

政府這一新舉措,可以歸組為四點:「劃一檢疫安排、三天強制檢疫、四天醫學監察、持續監察及檢測」。應當說,是建立於客觀情況以及抗疫科學的基礎上的舉措,是靈活、謹慎、務實之舉,應當予以肯定。

根據政府監察數據,自7月初增加第三天在指定檢疫酒店檢疫期間進行核酸檢測後,抵港後首兩次核酸檢測(即機場「檢測待行」及第三天指定檢疫酒店檢測)合共發現大約80%的輸入個案,當中機場「檢測待行」發現約50%的個案。由於整體抵港人士中在指定檢疫酒店第三天檢疫期後發現陽性個案的比率低於社區發現本地感染個案陽性的比率,強制進行更多日數的指定檢疫酒店檢疫以發現少數輸入個案,既不符成本效益,亦有欠精準及針對性,對旅客構成不必要的影響。

這說明兩點:第一,機場是香港疫情輸入的主要關口;第二,把住機場這道關就能把住香港的抗疫形勢。當然,香港已受疫情影響兩年半時間,經濟及社會活動大受影響,在有效掌控風險的情況下,適當作出入境調整,符合許多市民的期望。

正因如此,特區政府表示,考慮到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商業中心的地位,包括各種商務行程及經濟活動需要與世界各地連通等,在研究科學數據及平衡傳播風險等因素後,決定由8月12日起,從海外地區或台灣抵港人士將以「3+4」模式進行檢疫,即他們須在指定檢疫酒店強制檢疫三天,其後居家醫學監察四天,並在醫學監察及其後觀察期進行多次檢測,在醫學監察期間受「疫苗通行證」「黃碼」限制,不得進入涉及不佩戴口罩或群組活動的高風險場所,以及其他需要重點保護的處所,以更針對性地管控風險。

「3+4」的模式,說鬆不鬆、說緊不緊,但決定新模式成敗的關鍵在於,「四天醫學監察」能否有效落實、會否成為重大漏洞。根據政府安排,抵港人士須於家居或其他自行安排處所居住四晚,其間接受醫學監察,持續檢測陰性者在第七天早上完成醫學監察。這一安排,很大程度上要看入境人士的「自律」,以及政府的監察是否到位。畢竟,過去兩年來,不遵守隔離要求、擅自到酒吧食肆的個案,數不勝數。甚至第五波疫情,亦是由於入境人士不遵守檢疫要求所致。因此,如果以往出現這種情況,未來又能否真正有效監察呢?

雖然政府同時實行「紅黃碼」制度,可以在較大程度上做到限制「黃碼」人士進入酒吧食肆,但當中仍然存一定的風險。政府發言人昨日表示:「經調整的安排在適度縮減指定檢疫酒店檢疫期的同時,配以『疫苗通行證』『黃碼』限制相關人士在醫學監察期間進入較高風險的處所,將能有效控制相關風險,令輸入個案引發社區感染的風險相對極微。」這是各界的良好期望,但不能輕視可能出現的漏洞。

切實做到「科學為本、精準抗疫」

昨日有航空公司表示,期望政府推出「路線圖」,早日解除所有機組人員及旅客的隔離限制。這種聲音,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社會上一些人士及團體的意見。但客觀上,香港目前不存在全面解除隔離限制的條件。原因有三:一是目前每天仍有約四千宗感染個案,而且很有可能進一步增加,全面解除意味着全面放棄防線,十分危險;二是香港疫苗接種率仍然不能令人滿意,尤其是「一老一少」,今年三月安老院舍的惡劣情況絕不能重演;三是香港仍要積極尋求早日與內地通關,如果入境毋須隔離,難以令內地有關部門放心得下。

抗疫與維持經濟發展,是兩大要務,兩者也非完全對立的關係。香港如今是在「摸着石頭過河」,審慎地放寬入境隔離條件。另一方面,如果在8月12日後出現新的疫情高峰,那麼特區政府毫無疑問需要靈活作出調整。如果說航班有「熔斷機制」,這一新措施是否也有「熔斷機制」?

昨日特區政府發言人的回應,體現了務實靈活的態度。發言人表示,面對新冠疫情,絕對不會鬆懈。會繼續以「科學為本、精準抗疫、風險可控、便民利民」的精神,按照疫情發展和科學數據分析,適度調整抗疫措施,以堅守「外防輸入」,並善用科技去完善流程,便利對社會經濟復常必要的活動及人員往來,務求在保障市民健康的同時,減低對社會正常活動的影響,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效果。

「科學為本、精準抗疫、風險可控、便民利民」,方向正確,關鍵要看實效。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