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損人害己/拜登簽芯片法案 擾亂全球供應鏈

  圖:美國芯片法案無法幫助汽車製造等行業脫困,反而擾亂全球供應鏈。\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綜合《美國之音》、彭博社、BBC報道:當地時間9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總額達2800億美元的「芯片和科學法案」,向美國半導體行業提供527億美元補貼。該法案不僅試圖通過投資補貼吸引半導體企業在美國本土設廠,還圖謀通過限制補貼資格來阻止半導體企業在中國增產。相關條款反映出美方一些人根深蒂固的冷戰及零和思維,阻礙中美正常科技合作,將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造成負面影響。

當地時間9日上午,拜登在白宮玫瑰園簽署了「芯片和科學法案」。他聲稱,美國通脹高企的一大原因是汽車漲價,而汽車漲價是因為芯片短缺、產量下降,「為了我們的經濟、工作機會和國家安全,半導體產業必須回到美國。」

法案將在5年內向美國半導體製造與研發企業提供約527億美元(約4110.6億港元)補貼。法案要求成立500億美元的「美國芯片基金」,其中390億美元用於鼓勵芯片生產,110億美元用於補貼芯片研發;由美國國防部撥款20億美元,補貼國家安全相關的關鍵芯片生產;此外還將撥款5億美元支持建立半導體供應鏈,撥款2億美元培養半導體行業人才。

法案還為投資半導體製造的企業提供25%的稅收抵免等,並授權在未來10年向科研項目提供2000億美元經費。

值得注意的是,該法案包括針對中國芯片產業的排他性政策,禁止獲得美國聯邦政府補貼的公司在中國大幅增產先進製程芯片,期限為10年。違規企業可能被要求全額退還聯邦補助款。BBC指出,這種做法令美國的英特爾和美光、韓國的三星和SK海力士等半導體企業陷入兩難境地。上述企業均在中國設有芯片製造、封裝或測試工廠。

中方斥擾亂國際貿易

美國智庫戰略國際研究中心指出,在複雜和高度依存的全球價值鏈中,中美半導體企業已深度融合,若要使供應鏈完全本地化,將付出巨大的經濟和技術成本。因此,全球半導體行業完全「脫鈎」是非常不切實際的。美媒披露,英特爾曾大力游說,希望華府不要限制芯片企業對中國的投資,否則將「削弱那些接受法案資金的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美國正面臨芯片短缺問題,汽車、家電、武器等行業均受到衝擊,數以千計的汽車和卡車正停在密歇根州東南部等待芯片。但專家指出,建設新工廠需要數年時間,該法案難解燃眉之急。

彭博社9日披露,英特爾等美國半導體企業短期內不僅無法擴大生產,反而可能要裁員。英特爾行政總裁格爾辛格日前表示,公司收入下跌、前景不佳,今年將放緩招聘並縮減對新工廠和設備的投資金額。

有分析指,美國半導體製造業衰退的根源在於自身,主要原因包括美國建造成本過高,以及企業為逐利而搬離美國,導致半導體製造的上下游產業鏈也離美國越來越遠。在此情況下,美國執意出台的芯片法案只會損人害己。中國商務部發言人7月29日指出,美方的法案將扭曲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擾亂國際貿易,中方必要時將採取有力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韓國拒限制對華出口

美國近年頻頻向中國發起「芯片戰」。今年3月,美國拉攏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籌組所謂的「芯片四方聯盟」,圖謀遏制中國半導體產業。韓媒8日稱,韓國外交部已向美方表明參與該聯盟預備磋商的意願。但韓國外交部同日強調,韓方尚未確定是否加入。

韓國《每日經濟》披露,韓國總統辦公室、企劃財政部、產業通商資源部等部門將提出,「芯片四方聯盟」要以「尊重一個中國原則」和「不提及對華出口限制」為前提。韓媒指,韓國芯片出口市場的60%集中在中國,無法承受將中國企業排除出供應鏈的後果。正在中國訪問的韓國外交部長朴振9日表示,韓方將繼續加強與中方的經濟合作。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