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專題分析/香港中醫藥發展

資料A

中醫藥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被用作預防和治療疾病及保健,為人們健康作出重大貢獻。中醫藥在香港亦相當普及,有多年的使用歷史。許多市民都會向中醫師求診及選用中藥。在新冠疫情期間,2021年內地城市中成藥的銷售規模接近1200億元,同比增長5.2%。香港中醫藥的發展迅速,若加強與內地及海外的協作,將能推動傳統中醫藥走向世界。

資料取材自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及2022年的新聞報道

七成人認為副作用較西藥少

資料B

為了解市民對中西醫的態度及醫療選擇,浸大傳播系及傳理學院以網上問卷訪問了1321名年滿15歲的本港市民。結果顯示,72%的受訪者認同中醫適宜用作身體保健的預防性護理,70%認為中藥的副作用較西藥少。66%受訪者認為中醫能根治疾病,51%認為中醫比西醫更能根治疾病。

不過,65%的受訪者認為西醫較中醫科學化,48%則認為西醫的規範較中醫嚴謹。53%的受訪者表示患病時會先看西醫,效果不理想才考慮看中醫;49%認為進行西醫療法時,不應同時接受中醫治療。

研究結果顯示,市民普遍認同「中醫治療有效」,但這個觀感,並未促使他們首先選擇中醫。另外,48.5%的受訪者認為中醫師的經驗及醫學水平不一致,因此未必能達到預期療效;50.5%亦認為中醫未必能因應病人的身體結構不同而準確施藥。

資料取材自2018年的學術期刊

(a)中醫藥發展可如何提升香港人的生活素質?解釋你的答案。(8分)

在公共衞生方面,中醫藥發展能防病治病,提升香港人的生活素質。根據資料A,中醫藥一直被用作預防和治療疾病及保健。中藥被香港人視為調理身體的良方,藥性一般較西藥溫和。除請中醫師問診外,香港人亦會在藥房、超市等地方購買中成藥以治理輕微症狀。這些藥物有效地為香港人治療和預防病症,提升香港人公共衞生方面的生活素質。

在經濟方面,中藥產品銷量暢旺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提升香港人的生活素質。根據資料A,在新冠疫情期間,2021年內地城市中成藥的銷售規模接近1200億元,同比增長5.2%。中醫藥品市場潛力可觀,尤其香港的人口漸趨老化,中藥較西藥少入侵性,能獲得老齡人口的青睞。早前被譽為「補血聖藥」的阿膠因其補血養身的功效而價格暴漲。由此可見,中藥產品市場有龐大的潛力,能推動健康業界發展,提升香港人經濟方面的生活素質。

在文化方面,中醫藥蘊含中國傳統智慧,提升香港人的生活素質。根據資料A,中醫藥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建基於陰陽五行學說,講求五臟之間的互相平衡,正與中國古代相生相剋的哲學理論脗合。在西方文化不斷洗禮下,香港發展中醫藥不單能保留中國高明的醫術,更能保存中國傳統文化的理念,達至文化承傳,提升香港人文化方面的生活素質。

(b)「全球化為中醫藥發展帶來挑戰。」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看法?論證你的答案。(12分)

大程度同意  

首先,全球化形成的跨國企業為中醫藥發展帶來挑戰。西方的跨國藥廠往往能利用其經濟規模,以雄厚的資金霸佔當地藥物市場。在香港,強生、GSK等旗下的西方藥物長期佔領着成藥市場,分薄中成藥的利潤。跨國企業以低廉價格進佔本地藥物市場,為中醫藥物發展帶來威脅。

世衞承認對治療新冠有效

第二,全球化形成的普世價值為中醫藥發展帶來挑戰。在全球化下,西方的思想正輸入到世界各地。西方醫學追崇科學的論證與客觀的判斷,相反中方醫學則着重辨證論治與經驗的判斷。中醫學的理念正受西方所謂的「科學化」普世價值衝擊,令市民較相信西醫療法。正如資料B的問卷分析指出,65%的受訪者認為西醫較中醫科學化,48%則認為西醫的規範較中醫嚴謹。這些固有的想法讓中醫藥在全球化下面對理論基礎上的質疑。所以,我在大程度上同意全球化的普世價值為中醫藥發展帶來挑戰。

小程度同意  

全球化形成的文化融合為中醫藥發展帶來機遇。中成藥正正是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常言道「苦口良藥」,以藥材熬製的中藥往往過於苦澀,而且需要時間煎熬,令人卻步。為了克服這個難題,有部分中成藥便模仿了西方的藥丸,以膠囊形式承載草藥粉末,讓藥材便於服用。這中西合璧的成品,讓中成藥得以發展。可見,全球化的文化融合能為中醫藥發展帶來機遇。

另外,全球化下各國資訊流通為中醫藥發展帶來機遇。資料A提及,香港若加強與內地及海外的協作,將能推動傳統中醫藥走向世界。全球化令地域邊界變得模糊,不同地方之間的交流變得頻繁,這使得中醫藥能突破華人的圈子並走向國際。現時在全球多國如美國、西班牙、迪拜等地,也能找到中醫藥館。中醫藥更被全球性的國際組織認可。例如在新冠疫情中,世界衞生組織承認中醫藥對治療新冠有效,協助中醫藥登上國際舞台。總括而言,全球化下各國的資訊流通能為中醫藥發展帶來機遇。故此,我在小程度上同意全球化為中醫藥發展帶來挑戰。

周蘊靜老師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