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聞話煙雨/發現古馬里王國文字\白頭翁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初,這支法國考古隊是從希臘的克里特島東渡地中海,從大馬士革一邊勘察,一邊考古,終於到達幼發拉底河西岸的古老城市馬里。馬里在敘利亞境內,它是六千年前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兩河文化」的重要一站,馬里的名字就很奇怪,沒有人知道它要表達什麼?因為它是根據「兩河文化」時期的一種很獨特也很古怪的文字的讀音譯成的,五千年沒有人能破譯它。

這支法國考古隊十分專業老道,他們從上埃及的阿瑪爾納考察到下埃及的孟菲斯,終於發現幾塊刻有圖案也可能是文字的泥板,他們順着這一線索不斷尋找,最終挖掘出兩萬多塊刻有文字的泥板。

泥板是用當地一種黏土拍打作成,上面刻滿文字,然後經過涼曬烘乾成型。泥板上刻的文字是一種叫古阿卡德語,它記述着前馬里王國的「國家紀錄」,王國的政令、法律、王宮中發生的事情,國王的活動甚至「語錄」。大約在公元前一四七七年,在位於下埃及尼羅河三角洲的古城裏,當時的法老要求修建一座帶有精美壁畫的宏偉殿堂,他們採用「濕壁畫法」,將顏料繪製在尚未乾燥的石膏上,使色彩和牆壁融為一體。關鍵是在這幅壁畫的左側有數排文字,這就是法國考古隊發掘出的泥板上的文字,正是依靠這滿滿一牆圖文並茂的對照,才艱難地破譯了古阿卡德語。

亞瑟·埃文斯是二十世紀傑出的考古學家。「米諾斯文明」正是經過這位近乎傳奇的考古學家「考」出來的。

埃文斯有意無意地在雅典的地攤市場上溜達,他看見一個很不起眼的「乳石」,這種「乳石」英文名稱為milkstone,其意為神會通過這塊石佩給母親或即將成為母親的女人以乳汁,故稱「乳石」。而埃文斯一眼看中的是小「乳石」上竟然刻着他從來沒有見過的「符號」,他認為那應該是一種文字,上面很可能寫的是一句辟邪的咒語甚至是一首詩。他買下了市場上出售的所有帶有刻痕符號的「乳石」。正是這些小小的不起眼的「乳石」,引導埃文斯一步步走向「米諾斯文明」,他甚至把整個遺址都買下來。他和他的考古團隊發現了「米諾斯文明」時期的王宮遺址,這就是著名的古希臘克諾索斯宮殿遺址。而後克諾索斯宮的王宮檔案庫也被發掘出,裏面保存着二千多塊黏土泥板,是用古埃及的一種特殊黏土製成後乾燥成型,其狀如葦葉,細長而苗條,和在之前發現的刻有文字的泥板不同,不但形狀不同,刻在上面的文字也不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認識這種奇特古怪的文字,這就是線形文字,它是一種意音文字,同時包括專門表示音節以及專門表達聲音、物體或抽象概念的表意符號,通常是由左向右書寫。

埃文斯的發現引起了二十世紀初對古希臘文化遺址的考古熱潮,新的發現層出不窮,到目前為止,這種泥板檔案已發現幾萬塊之多。這些文字完全不同於其他地區發現的文字,似乎是「石頭縫中蹦出來的」,被命名為線形文字A,直到今日,這種古怪而神奇的文字尚未被破譯。

(《偉大的發明》之二)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