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黛西札記/常玉的紅\李夢

  圖:常玉《紅底瓶枝》。/香港蘇富比

近些年,旅法華裔畫家常玉(一八九五年至一九六六年)的畫作,屢屢在拍賣市場創下天價,讓這位本就神秘的藝術家的生平和創作,愈發引人關注。在周杰倫不久前發布的新歌《最偉大的作品》中,他扮作魔法師穿越時空,回到二十世紀初的巴黎,在畫室與常玉和他畫中鮮艷卻憂傷的花和女子邂逅。

今秋香港蘇富比現代藝術晚間拍賣,由常玉的一件畫作領銜,是他創作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的作品,名為《紅底瓶枝》。常玉不時以瓶花入題,他畫中的花與瓶,造型和構圖既有中國傳統文人畫的嫻靜與雅緻,也從立體主義和野獸派對於色彩的運用和想像中,汲取不少靈感。大約兩年前出現在拍場的那幅《青花盆與菊》(以一億八千多萬港元成交),至今仍讓我印象深刻。墨黑色的背景上,幾朵白菊浮出來,襯以藍枝藍葉,看上去脆弱且憂傷,與作畫人的性情和心境互為呼應。而今次亮相拍場的這幅《紅底瓶枝》,同為瓶花靜物,卻是截然不同的樣態。

《紅底瓶枝》的長度接近一百二十厘米,在常玉以花為主題的作品中,屬於難得一見的、較大尺幅的創作。此畫一改常玉畫作的清雅素淡,以大片鮮艷的紅色為底,黑色花枝恣意上揚,至鋪滿整幅畫面。朱紅色背景,與畫幅右下角桌面的白色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整幅作品構圖簡潔,不拖泥帶水,看得出創作人描畫此圖時,應是歡愉積極的心境。的確,創作此畫時的常玉,正在經歷他一生中難得順遂的一段日子。離鄉多年,漂泊多舛,他終於在巴黎華裔畫家圈子裏得到了關注和後輩的推崇,再不是徐志摩筆下「在艷麗的垃圾窩裏工作的」困窘畫家了。

可惜,好景不常。原定功成返鄉的計劃,因為種種原因而擱淺。常玉又一次消沉下來,健康狀況迅速惡化,在七十二歲那年孑身逝於工作室中。而這幅《紅底瓶枝》,也因畫家日後的遭際,多了些許寂寥傷感的意味。後世不少人將常玉視作「中國馬蒂斯」,可在我看來,馬蒂斯的紅,與常玉的紅,雖說乍看都是熱烈的模樣,而若我們想更深處探看,才會發覺兩者的底色如斯迥異。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