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他山之石/英國鼓勵轉型 六成新建住宅來自棕地

  圖:利用棕地發展倫敦奧運會,其設施在比賽結束後成為社區設施,如運動場館、倫敦奧運公園,奧運宿舍轉變為私人住宅。

規劃署前署長凌嘉勤指出,外國的棕地概念與香港不同。外國的棕地前身是工業用地,因經濟結構改變而不再運作,部分可能已丟空幾十年沒有經濟作業。

藉倫敦奧運發展東部棕地

凌嘉勤指出,英國開發土地時優先發展棕地,其中一個成功例子是倫敦奧運會。英國政府透過國際盛事重新投資已荒廢的倫敦東部棕地,所建設施均可保留在現有社區,如運動場館、倫敦奧運公園,還有奧運宿舍轉變為私人住宅,並配合地鐵網絡,交通方便。香港的棕地則是經平整後用作其他非農業用途的農地,仍有相當活躍的經濟用途。

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地都有發展棕地,英國政府鼓勵及加速棕地轉型,如住宅用途,1988年提出20年內所有新建住宅中須有六成來自棕地改建的目標,結果到2000年已達成目標。政府透過立法及成立專責機關推動棕地發展,包括把發展棕地納入非政府部門公營機構住屋與社區署的責權範圍,並通過《2016年房屋及規劃法》,減少發展棕地所涉及的不明朗因素,加上政府有意把九成適合建屋的棕地於2020年或之前批出地區發展令,透過簡化程序為誘因,省卻發展商的申請成本,方便項目加快上馬。

美國則採用公私營合作發展棕地,環境保護局推行「棕地計劃」,鼓勵各地防止土地淪為棕地,以安全方式清理棕地。1985年,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由市區重建局牽頭,分三階段將佔地97公頃的廢棄煉鋼及煉鐵廠改造為商住用地。

加拿大更視棕地發展為全國性發展戰略,制定一系列棕地開發政策、方針及法律配套。一方面建立污染土地責任分配管理13條原則,其中「污者自付」是制定污染土地修復政策和法律的首要原則;另一方面是棕地的評估和修復。政府把棕地發展作為能有效控制城市無限蔓延的策略,由於城市的發展邊界受到控制,房地產商會有意發展棕地。而在整個開發過程中,開發商成為棕地開發的主力軍,承擔主要的污染清理和資金籌集。 大公報記者楊州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