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科大AI技術辨識導線 防術後留病人體內

  左圖:醫護人員只需利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拍攝所有醫療儀器,系統便會協助他們辨識導線。右圖:人工智能系統可透過圖像識別及數據增強,準確地把幼細的導線(圈中所示)從眾多醫療儀器及用具中區分出來。\科大提供

【大公報訊】記者張凱晴報道:據醫院管理局本年七月公布數據,本年第一季(1月至3月)已呈報4宗手術及介入程序後遺留工具或醫療物料在病人體內的個案。而其中一個經常出現遺留的手術物品就是導線。香港科技大學研發了一種能夠辨識導線的人工智能技術,協助醫護人員在術後點算導線,減低導線意外遺留在病人體內的機會。有關技術已於去年十一月起已在將軍澳醫院進行臨床應用,在十九宗應用個案中,均能準確及迅速地識別導線,證明有效加強保障病人安全。 

由於現時醫護人員需在正式完成醫療程序前,人手點算及核實所有曾置入人體的導線是否已被移除。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陳雙幸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相關技術,團隊利用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技術研發出新的「人工智能檢查工具」,以核實醫護人員點算導線的結果。

冀擴展至其他醫療用品

醫護人員確認系統所顯示的導線數目,經人手點算後,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拍攝包含導線在內的所有醫療儀器的照片,系統便可透過圖像識別及數據增強(Data augmentation)技術,準確快捷地把幼細的導線從眾多醫療儀器及用具中區分出來和進行點算,並即時核實醫護人員的人手點算結果。

陳教授說:「有別於人類,人工智能系統不會疲勞或分神,即使長時間覆核醫護人員的人手點算結果,均可維持最高的準確性及效率。」他更表示,未來期望可把有關技術擴大至導線以外的其他醫療用品,減低它們遺留於病人體內的風險。

將軍澳醫院麻醉科及手術室顧問醫生鄭鴻佳醫生說:「將軍澳醫院早前已引入電子點算系統,防止手術工具和醫療物料包括導線遺留於病人體內,把導線辨識技術融入電子點算系統能夠進一步加強預防。」他表示,導線是置入中央靜脈導管手術中常用的工具,醫護人員一直盡力透過不同措施預防導線遺留在病人體內事件。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