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搶佔先機/機器人新技術 提升工藝精度

  圖:「80後」彭聲亮認為智能製造離不開精密測量,因此創立了精密測量企業。/大公報記者毛麗娟攝

2017年,「80後」彭聲亮作別工作了近10年的精密傳動行業,敏銳意識到中國製造趨於精密、趨於智能製造的他決定放手一搏,進入精密測量行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智能製造,智能製造又離不開數據支撐、精密測量。」彭聲亮通過去國內外參展和大量的調研,發現中國的精密製造業與歐美差距巨大,尤其是超精密測量領域。他帶領團隊組建了廣東正隆精密激光實驗室,調集資源研發符合中國市場的精密測量設備。

目前,彭聲亮所創立的精密測量企業所推出的檢測設備和技術,可以為需求方提供從納米到百米的全套技術測量解決方案,建立起了「從檢測產品原料、設備安裝調試,到產品數據化補償和處理等一站式解決方案」的綜合服務,已服務於半導體、工業母機、航空航天、風電核能、汽車軌道交通、新材料、新能源等多個行業。

「新能源汽車的生產過程中,焊接工藝、線路板點膠、半導體晶圓搬運都需要用到大量的機器人,對機器人的運行軌跡,精度,重複性等核心參數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彭聲亮介紹,2019年,正隆偉業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開發出了機器人校準補償技術,在不增加任何成本的前提下大大提升了機器人的精度性能,縮小了國產機器人與外資品牌的技術差距。目前該技術已經成為行業的檢測校準標準,也成功進入了機器人性能國家標準。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