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英政治人物很懂得做「公關騷」,往往會做一些看似「親民」的舉動。這不,來港上任不久的美國駐港總領事梅儒瑞(Gregory May),昨日就「微服出訪」,甚至還去了幫襯灣仔大熱的「兩餸飯」店舖。美駐港總領事館社交賬號就此發帖文,還大讚兩餸飯價格實惠兼好味,又問網民「你哋必揀嘅餸又係咩呢?」這種公關活動或許有其作用,但對於更多香港市民而言,真正想說的是:與其抽水「兩餸飯」,何不解除對香港的一系列無理制裁?
梅儒瑞上任至今不足三個月,一些言行舉動和他的前任史墨客有所區別。例如,他會不時貼出諸如「接種加強劑疫苗」、到戲曲中心欣賞《一把存忠劍》等帖文。從公關效果來看,的確比天天宣傳「美國民主怎麼好」效果好得多,也令一些「黃絲」感動不已。以昨日的帖文來說,就有「黃絲」留言美化是「兩餸飯外交」、「象徵着香港與國際間的友好關係」云云。
買一次「兩餸飯」就代表「和香港的友好關係」?最好別這麼天真。
邊打壓邊說為香港好?
「兩餸飯」並非現在才出現,但近年特別流行,除了是因疫情下減少堂食外,也與經濟環境欠佳有關。而經濟環境欠佳,恰恰與美國對港制裁有着密切關係。過去三年來,美國當局以各種藉口,肆意干涉中國內政,通過了包括所謂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香港自治法案」在內的惡法,推出了多條制裁香港的惡政,包括取消香港特區單獨關稅區待遇,肆意打壓香港的各類企業,禁止美國企業投資相關中國企業在港上市的股票,等等。
美國如此打壓香港,還叫作「真的為了香港好」?香港要舉行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這原本是很正常的金融業界的交流,根本毫不涉及政治,但美國的反應是什麼?峰會舉辦前,美民主黨參議員傑夫·默克利(Jeff Merkley)和眾議員吉姆·麥高文(Jim McGovern)等人就不斷威脅、要求準備出席峰會的美企高管「重新考慮」。結果如何?香港市民看在眼裏。
連一場金融投資峰會都要打壓,這就是「代表對香港的友好」?
梅儒瑞與史墨客所處環境不同,但都是聽命於美國國務院的;他們來港的行事方式不同,但身上的政治任務是一樣的。當然,不排除梅儒瑞真的想修補美國在香港已經差得不能再差的形象,但他更應當做的,是積極爭取解除美國對香港的無理制裁,最低限度,要將香港真實的情況反饋到美國國內。就像美國政客作出威脅破壞金融峰會舉動時,他更應在社交平台上作出反駁,傳遞出理性的聲音。但他有這麼做嗎?
三個月前,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一份所謂的研究報告叫囂稱,要制裁中國香港新任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與多名檢察官,稱這些人在「香港特區政府執行政治迫害中『扮演關鍵角色』」云云。如此赤裸裸破壞香港的法治,已經到了毫無下限的地步。正如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接受訪問時諷刺的:「想起小時候的卡通片,《叮噹》裏的技安、現時叫《多啦A夢》的胖虎,(美國)橫蠻無理。」
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在社交平台上問網民:「你哋必揀嘅餸又係咩呢?」其實,香港市民「必揀」的不是「兩餸飯」,而是立即解除對香港的無理制裁!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