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率團前往泰國曼谷出席亞太經合組織會議,這是疫情爆發三年來香港特首的首次外訪活動,也是香港重回世界舞台中心的重要標誌。同一日,特區政府推出三項防疫新策:一是落實早前宣布的部分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二是宣布自本月二十一日起優化入境旅客的檢疫措施,三是預告下月開打二價疫苗,並推出「過渡疫苗通行證」。一系列措施清晰反映特區政府在推動復常方面穩紮穩打,有序推進,防疫和發展經濟兩不誤。
優化入境旅客的檢疫安排,有充分的科學根據。現時旅客從機場入境後,需在第二、四、六日做三次核酸檢測,其中入境當日及第二日所做的核酸檢測,已能找出82.8%的輸入個案,之後第四及第六日的檢測,分別只能發現0.4%及0.1%的確診個案。由於目前本地感染的概率高過輸入,該兩日的核酸陽性結果,很可能是本地感染而非輸入個案,因此取消第四及第六日的核酸檢測要求,措施在四日後生效,意味着昨日入境者,已不再需要在餘下時間進行核酸檢測。之前入境的,仍按照原有安排,快測也維持不變,所以在外防輸入方面只是優化,不是放鬆。
入境後核酸檢測次數減少,增加了香港對海外旅客的吸引力。之前,香港社會就「0+3」何時改為「0+0」爭論不休,李家超對此表示,「0+0」代表什麼,每個人有不同的理解,今後不再討論「0+幾」的問題,重要的是香港已沒有集中檢疫,並在風險可控下盡量減少對社交距離的限制。這個答覆有點出乎人們意料,但非常務實。特區政府說到做到,從近來推出的放寬措施來看,即便不是「0+0」,效果已是非常接近,這符合香港的實際情況,符合各界市民的期待。
就昨日落實的放寬措施來看,在街市、髮型屋、電影院、寺廟等場所,疫苗通行證不再「主動查核」,黃碼人士可以進入。人們不難看出這背後的邏輯,不必脫口罩的場所,黃碼人士都可以進入,食肆酒吧等需要脫口罩的場所另當別論,對黃碼的限制減少了。
但另一方面,病毒仍在不斷變化之中,香港防疫仍需要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香港「一老一幼」的接種率仍不高,幼童的接種率更不足兩成,需要盡快提高。不少人打第三針超過半年,保護力已經降低,有必要打第四劑加強針。特區政府昨日宣布好消息,下個月香港可以開打復必泰二價疫苗,這比原先預計的快一個月,有關官員的工作值得肯定。香港接種率越高,打加強針的人越多,進一步放寬的底氣就越足。
新一屆政府上台以來,精準防疫穩控疫情,為放寬創造了條件。特別是過去兩周,香港接連舉辦國際七人欖球賽等大型活動,確診及入院數字基本上保持平穩,增強了進一步復常的信心,亦因此,香港放寬頻率越來越快,相隔時間越來越短。有專家預測香港最快明年上半年完全復常,這並非沒有根據。
進一步放寬,盡快復常,這是每一位市民的迫切期待,也是振興經濟的必由之路。由於年初第五波疫情的衝擊,今年前三季香港經濟負增長3.3%,本年度財政赤字亦將超過千億元,但在近來不斷放寬下,香港經濟出現復甦勢頭,最新失業率跌至3.8%,這是連續六個月下跌。在疫情近三年後的今天,人們已能看到重振疫後經濟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