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新聞解析·生活與社會/沒有贏家的貿易制裁\香港未來教育協會評論部總監 王偉傑

跟美國勢成水火的古巴,罕有地向美國的拜登政府提出援助請求,200萬美元救災撥款將經國際紅十字會提供給古巴政府,足以證明颶風「伊恩」帶來嚴重破壞,令古巴深陷近3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在接受援助的同時,古巴政府也不忘指責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位時,對古巴實施包括禁運等嚴厲的貿易制裁。究竟貿易制裁有何等殺傷力,令被制裁的國家瀕臨經濟崩潰的邊緣呢?

法電費飆升十倍 美蒙上衰退陰影

自俄烏爆發衝突以來,歐盟和英國相繼跟隨美國對俄羅斯的能源及其他商品發起貿易制裁,卻令自己國家陷入能源短缺及物價高漲等危機。以法國為例,明年交付電力價格達到1130歐元/兆瓦時,比去年暴增十倍以上。被制裁的俄羅斯當然也不好受,需要在「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起點處,每天焚燒價值1000多萬美元的天然氣,以免積壓下去的天然氣引起爆炸。

對俄羅斯發起單邊制裁的美國也自食其果,因為貿易制裁對全球能源、金融、糧食等方面造成巨大衝擊,進一步擾亂了全球產業鏈及供應鏈,加劇通脹難題。即使美國聯儲局試圖透過加息來抑制通脹,但此舉卻推高借貸成本,從而抑制企業投資、打擊消費支出及勞動力市場,給美國經濟帶來巨大下行壓力,令美國有可能陷入衰退。

各國限制糧食出口 農民無辜受懲罰

貿易制裁不但重創歐美國家的能源供應及經濟表現,更令全球爆發糧荒。俄羅斯及烏克蘭分別是全球最大和第五大小麥出口國,兩國合計共佔全球穀物出口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主任警告,多達43個國家的4900萬人正因俄烏衝突而「叩響饑荒的大門」。越來越多國家為了保證糧食供應,採取限制糧食和其他食品出口的措施。例如全球最大棕櫚油生產國印尼在4月底叫停棕櫚油出口,5月下旬才作有限度恢復;馬來西亞從6月起暫停活雞出口,鄰國新加坡料立即受到影響。限制出口不僅對進口國是壞消息,農民也因無法利用國際價格差賺錢而無辜受到懲罰。

港出口受制裁拖累 應摒棄以制裁作武器

香港是外向型經濟體,制裁潮導致外圍環境急速惡化,香港自然也難獨善其身。本港8月份進出口表現大遜預期,其中出口跌幅擴大至14.3%,是自2020年1月跌22.7%後最差,為連跌第4個月。由於出口是香港經濟三大引擎之一,出口狀況欠佳,勢必拖累今年經濟表現。故此,無論是被制裁的國家、發起制裁的國家、抑或是受制裁所影響的國家,在貿易制裁下根本沒有真正贏家。冀望各國政治領袖能為人類整體福祉着想,摒棄以制裁作武器的思維。

思考問題:

1.你認為一些國家為何要發動貿易制裁?(提示:可從保障本地就業市場、打擊其他國家及轉移國內視線等角度考慮)

2.面對貿易制裁,被制裁國家有何化解方法?(提示:向國際貿易組織申訴、制訂反制裁措施及透過外交途徑斡旋等方面考慮)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