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專題分析/街頭小吃與傳統文化\周蘊靜老師

資料A

香港人熱愛街頭小吃。無論街邊攤檔、學校小食部、便利店還是酒樓,均見到這些美味小吃的蹤影。食物看似是個人喜好,事實上更是一個地方的通俗文化。從小吃到大的食物,不少經歷都與這些小吃分不開。當離開香港到外地生活時,因飲食文化上的差異,更會突顯本地食品對文化認同的重要性。

反映香港飲食文化

另外,小吃進入了文藝創作之中,更加深化了這份共同感。電影《新不了情》運用了缽仔糕;廣播劇《芝see菇bi Family》中的苦榮是「勁辣魚蛋」支持者;麥兜兩部電影分別將蛋撻、大包和菠蘿油寫入故事。這些小吃成了故事發展的中介或在背景上反映了本地的感覺。這都足以證明街頭小吃反映了香港文化及香港特色。

資料取材自2007年專題文章

資料B

我們看到飲食全球化是一個互動過程,外國飲食文化輸入香港的同時,香港亦通過這個機會把自身文化輸出到世界各地,發揮了「地球村」的作用。

可是,目前這種飲食文化交流仍然以西方為主導,特別以跨國企業為核心。跨國企業是主導世界市場的重要力量,以低成本、高利潤為目標,綜合各地資源,建立全球生產線和銷售網絡。無論是企業數量、分店規模、品牌知名度及資金投放等等,麥當勞、星巴克等跨國企業的影響力都遠高於香港的飲食企業。西方飲食文化的傳入,不但是食物本質,對於大部分消費者而言,促使他們購買的還有該品牌背後的文化,例如年輕活力、有格調、有品味、舒適自由等,這一點與香港飲食文化的輸出是兩種不同的層次。

話雖如此,但當中西文化互相學習、互相吸收對方的精髓,這個互相學習和融合的過程便能促成文化創新的局面,如香港不少fusion餐廳的烹調方法,將傳統粵菜融合西方和亞洲元素。而外來的飲食亦帶來一套先進管理模式,本地企業從良性競爭中吸收外國的營商之道,長遠有助本地商業發展。

資料取材自2016年新聞報道

(a)街頭小吃如何體現香港的文化特色?解釋你的答案。(6分)

首先,街頭小吃體現了香港飲食文化,是香港文化特色的一部分。根據資料A,食物看似是個人喜好,事實上更是一種地方的通俗文化。在香港大街小巷均有售賣的特色小吃,陪伴着歷代香港人一起成長。小食伴隨着的是學生時期的美好回憶、打工時候忙裏偷閒的下午茶、與朋友相聚的聚腳點。即使是移居海外的香港人,亦會因懷念香港的街頭小吃而產生歸屬感。這些獨有的經歷,令街頭小吃成為香港文化特色的一部分。

第二,街頭小吃在不同的媒體中均以香港代表的姿態出現,深化了街頭小吃在香港文化中的地位,形成香港文化特色的一部分。根據資料A,電影《新不了情》運用了缽仔糕;廣播劇《芝see 菇bi Family》中的苦榮是「勁辣魚蛋」支持者;麥嘜兩部電影分別將蛋撻、大包和菠蘿油寫入故事。在流行文化中出現,顯示了街頭小吃在香港人心目中佔有重要的一席。它們體現了香港的飲食文化。所以,街頭小吃體現了香港人對於飲食文化的身份認同。

(b)在全球化下,人們在多大程度上能保留本地的傳統文化?

大程度上能保留本地傳統文化  

第一,在經濟全球化下,本地傳統文化會適應經濟環境變化,以符合潮流的形象外銷到各國,增加本地文化知名度。資料B指出,飲食全球化是一個互動過程,外國飲食文化輸入香港的同時,香港亦通過這機會把自身文化輸出到世界各地。事實上,不只飲食文化,傳統衣着文化如旗袍、長衫等均獲益於全球化的經濟產業,外銷到世界各國。著名中式服裝品牌上海灘便是一例,他們將旗袍、長衫融入現代化風格和設計,讓傳統衣着登上了國際舞台。可見,經濟全球化不但能保留本地傳統文化,更讓傳統文化走出本地市場,推廣到世界各地。

中西融合促成創新

第二,在文化全球化下,外來產品會滲進本地傳統文化,此文化在地化現象能使更多人認識傳統文化,繼而大程度上保留本地的傳統文化。資料B指出,當中西文化互相學習、互相吸收對方精髓,此學習與融合過程便能促成文化創新局面。從影視文化來看,過往不少荷里活電影均在港取景。其中,香港霓虹招牌的本地文化便因而輸出到全球各地。藉此,香港的霓虹招牌便成為香港標誌之一,霓虹燈文化得以保留至今。可見,文化在地化的目的雖為將外國文化本地化,但亦因此成功保留了傳統文化。所以,我認為在全球化下,能大程度上保留本地的傳統文化。

小程度上能保留本地傳統文化  

第一,在經濟全球化下,跨國企業壟斷國際市場,使主流文化同質化,導致本地傳統文化被邊緣化,影響其銷售量。如資料B所述,跨國企業是主導世界市場的重要力量,以低成本、高利潤為目標,綜合各地資源,建立全球生產線和銷售網絡。得益於經濟全球化,跨國企業能依仗其財雄勢大,輕易擴張分店。結果,連鎖餐廳壟斷市場,一些本地的傳統冰室、大牌檔等被迫結業,傳統香港文化漸漸消失在我們眼前。因此在全球化下,人們在小程度上能保留本地的傳統文化。

第二,在文化全球化下,跨國企業將產品包裝成時髦的潮流銷售,傳統文化漸漸被視為過時,因此被淘汰。資料B指西方飲食文化的傳入,不但是食物本質,對於大部分消費者而言,他們的購買決定還基於品牌背後的文化,如年輕活力、有格調、有品味、舒適自由等,這點與香港飲食文化的輸出是兩種不同的層次。西方跨國企業成功的市場營銷手法,讓很多傳統食物被視為「老土」。這情況同樣出現在音樂方面,例如香港年輕人較多選擇聽美、日、韓的流行音樂,香港傳統粵曲則漸漸式微。可見在文化全球化下,傳統文化難以與主流文化匹敵,本地傳統文化只能小程度上獲保留。

備註:紅字為主題句;藍字為例子/引用資料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