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壺海人生 紫砂藏家的香江緣

  圖:楊海波的部分收藏。

一條蜿蜒的深圳河見證了香港與深圳的共同成長,也見證了深港兩地的民間文化藝術交流。上世紀八十年代,「宜興紫砂熱」熱潮席捲了香港、台灣、東南亞地區。受到香港的直接影響,深圳市懂壺玩壺的人也越來越多。

一把紫砂,一個故事。在紫砂收藏愛好者看來,一把好的紫砂器物是有生命,有靈魂,有故事的,為得到心儀的那件藏品,三顧茅廬者有之,賣車賣房者不乏。近日,記者走進深圳一名資深紫砂壺藏家的家中,了解到他的紫砂江湖。\大公報記者 石華、胡永愛

凌晨一點,深圳退去了白天的喧囂。從事自由職業的楊海波關掉手機,把玩起自己心愛的紫砂壺,這是他一天最喜歡的時刻。一杯清茶,一張書案,便可與一把紫砂壺進行對話,有時「聊得投機」,持續到天亮,他都毫無睡意。

在紫砂中尋找精神世界

在西北長大的楊海波,少時就有收藏的意識。「那時候文化活動比較少,音樂是我們為數不多的娛樂之一,我經常一個月不吃早餐,省下錢攢起來去買磁帶。」楊海波表示,磁帶是自己收藏的一個啟蒙,隨着年齡的長大,海報、雜誌、CD,甚至牛仔褲、銀飾等復古文化他都有涉獵收藏。

「自己喜歡的,往往都是最頂尖的。」在楊海波的收藏之路上,帶給他精神食糧的同時,也帶走了他大量的積蓄。當自己涉獵的收藏區域已經到達天花板時,讓他迷茫的是下一個收藏應該是什麼?直到紫砂的出現,讓他的精神世界再次豐富起來。

從2012年收藏紫砂至今,他收藏了近300件紫砂相關物件,主要以明清時期的紫砂壺為主,並兼收了不少紫砂相關的文房器和陳列賞器如花瓶雕塑等。在他看來,紫砂的收藏不在多,而在於精。「很多新做的紫砂壺追求的是工藝極致、外形討巧,卻失去了老壺的味道和溫度。」

近年來,紫砂圈摹古之風颳起。對古器悉心鑽研,吸取其精華,融會貫通,以提高創作藝術的水平。在楊海波的眼中,每一件有年代的紫砂器物都是有靈魂和生命的,僅從「料、型、工、款、神」五個方面都有說不完的話題。

透過紫砂感受匠人溫度

2013年,楊海波高價購得一把全手工紫砂壺,剛拿回家中正準備給其拍照留檔,不料桌滑滾落,落地摔裂成多份,心疼之餘撿起後卻大為感動,幾乎一下對紫砂入門開了竅。「在殘存的身筒裏,製壺匠人的指紋、泥門收縮紋、工具痕等一目了然,當我觸碰到時,就在猜想當時匠人在製作時是什麼心情,是這些匠人賦予了紫砂生命。」

紫砂除了帶來感動,更帶來知識的儲藏。為了能收藏到好的作品,楊海波每天都在學習紫砂相關的知識。2016年,楊海波將一把康熙時期的朱砂蓮子壺攬入收藏,初看它長得像宮殿裏的燈籠樣式,與大自然的蓮子沒有什麼關聯,直到他在之後收藏到崇禎時期的景德鎮青花蓮子罐後,才對蓮子壺的名字有了具象概念。「把壺的嘴和把遮一下,就是另外一件紫砂材質的蓮子罐。很多紫砂作品反映了當時古人崇尚大自然的生活態度,也是不同藝術品類相互影響的明證。」

楊海波認為,一件好的紫砂器物是否值得收藏,要考量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比如需要從形制來把握整體線條架構是否自然舒展,從工藝來研究製作手法是否簡約流暢,從神韻來感受是否有樸拙之上的錦上添花之筆等等。

如今,隨着線上直播間、各大博物館和專題展覽及拍賣預展的增多,消費者在購買渠道上也有了很多選擇,楊海波建議市民一定要多看少買。「無論是紫砂還是其他藝術品,喜好永遠排在第一位,在初期還不具備辨別好壞判斷美醜的能力,如果你看到什麼都想買,是很容易買錯後悔的。一定要在還不具備專業能力情況下,找到具備專業能力的人來幫助你,這也是最重要的捷徑。等以後看多了真東西好東西,邊買邊學是很容易進步的。」

圖片:受訪者提供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