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社評/交通基建也需要提速提量提質提效

提速、提量、提質、提效,不僅要體現在拓土建屋上,也要體現在交通基建和其他公共服務上。特區政府昨日就「三鐵三路」項目展開公眾諮詢,明年底交代線路走向和時間表。多名立法會議員不滿政府規劃進度慢,直指籌劃多年的南港島線西段及北港島線至今「未找數」。特區政府需要切實改善工作作風,優化程序,提高效率,這是良政善治的必然要求,以民為本的應有之義。

新一份施政報告建議未來興建三條主要幹道及三條策略鐵路,包括北都公路、沙田繞道、將軍澳油塘隧道、港深西部鐵路、中鐵線及將軍澳線南延線,形成四通八達的道路網絡和鐵路系統。由於基建涉及填海、收地等工程,對環境有影響,加上站點設計牽涉經濟成本及各方利益,爭議在所難免。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昨日討論「跨越2030年的鐵路幹道策略性研究」的初步成果,不少議員就「三鐵三路」線路走向、站點設置提出意見,反映地區民意,頗有建設性,這對特區政府進一步優化基建方案將大有裨益。

民意諮詢很重要,但也並非時間越長越好。基建工程牽涉利益博弈,根據過往經驗,任何基建方案都會有反對聲音,不論如何諮詢,要達成一致談何容易。亦因此,特區政府在重視各方意見的同時,也要展現擔當,不能遇着問題繞道走,聽到反對就止步,而應以社會整體及長遠利益為依歸,盡量刪除繁文縟節,提速提效,避免重蹈「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覆轍。

事實上,香港的不少基建項目都因為蹉跎歲月而備受詬病。過去的項目且不提,以南港島線西段為例,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已討論興建一條連接香港大學、華富邨、田灣、香港仔的鐵路,以南港島線的黃竹坑站為終點。2014年,政府提出具體藍圖,最快2021年動工興建,2026年投入使用,奈何好事多磨,計劃一變再變。今年初有關官員表示,有關線路「有需要時再建」,即是遙遙無期,令有關地區的居民大失所望。至於同樣在2014年列入基建計劃的北港島線,至今亦是紙上談兵。

基建工程從設計到使用,跨度的確較長,但是否需要幾十年來規劃呢?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十年已是大變樣,不僅建築成本成倍增加,社會輿情也大不相同,過去可輕易完成的項目,今日或變得阻力重重,需要付出更多人力、物力、精力和時間。由於香港過去的基建項目常常曠日廢時,市民擔心現今提出的「三鐵三路」計劃會否再次出現延誤或其他變卦,並不是沒有根據。

拖拖拉拉,效率不彰,可以出現在任何環節。近日,長洲「覆核狂」郭卓堅涉「呃公屋」的問題很快得到處理,值得一讚,但他被投訴長洲居所涉僭建13年,有關部門至今仍在「搜集證據」,耗時之長令人匪夷所思。還有,大公報報道北角華匯中心涉霸佔公共地方、阻礙行人的問題,報道已推出第四個系列,問題仍未解決。僭建、霸地的性質簡單得多,為何也是調查復調查、研究復研究呢?

行政長官李家超曾強調,「香港慢不得,也等不起」,切中肯綮,引起社會廣泛共鳴。未來五年,香港要開啟由治及興新篇章,最關鍵亦最重要的是着力提高治理水平,完善治理體系,提高管治能力,增強管治效能。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