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公民科/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繁榮發展之道

2018年,英國時任首相文翠珊曾訪華,引人矚目。文翠珊此訪有「一變一不變」。「一變」是英國自身不再是「歐洲」的英國,而是一個追求「全球化」的英國;「不變」的是中英關係依然在「黃金時代」的軌道上,雙方都謀求「黃金加速度」。然而,英國現任首相辛偉誠日前發表上任以來首場外交政策演說,宣稱中英之間的「黃金時代」已告終,英國對華態度需改變,同時亦似放棄追求「全球化」的英國。本文嘗試從多角度分析經濟全球化為世界帶來的正面影響。

全球化的現象和趨勢,大致可在經濟、文化和政治這三個層面中體現出來。全球化眾多課題中,最廣為人討論的是經濟全球化,有人甚至認為全球化實質上就是經濟全球化。所謂經濟全球化,泛指生產要素如勞動力、資金、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廣泛流動,而生產、貿易、服務行業等經濟活動,也以世界作為基本單位進行。經濟全球化給予人類前所未有的繁榮和發展機遇。

首先,國際分工提升生產效率。不少經濟學家指出,經濟全球化為已發展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均帶來或多或少的好處,因為在經濟全球化下,生產工序會依據地緣的優勢進行分工。這種國際分工使世界各國可以專門發展自己具優勢的產業,善用本身的良好資源,從而節省生產時間,提高生產效率。

此外,增加人們使用國際資金、市場、科技和產品的機會。在資金和市場發展方面,從20世紀中期開始,新式金融工具和活動相繼出現,加速了國際資金的流動,流動範圍也大大擴展,鼓勵了人們從事各種投資。加上科技進步和通訊設備改良,嶄新的電子交易系統出現,令投資市場可不分晝夜地運作;在科技和產品發展方面,經濟全球化促進國際分工的出現,企業和生產商可以計算生產成本,選擇投資的地點和生產模式,這鼓勵了跨國企業到生產成本較低的發展中國家投資,令發展中國家的人民收入上升,他們有更高的消費力購買先進國家的產品,增加他們接觸國際新科技、新產品的機會,同時也帶動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

在生產層面上,一些國家具有低勞動成本及低廠房租金的好處,吸引許多跨國企業進駐投資,並在這些地方設廠,作為全球生產線的一環。在銷售層面上,由於跨國企業需要在不同國家建立銷售平台,並需要聘用當地勞工進行銷售產品的工作如零售、推廣等,無形中為當地增加更多就業機會。

中英互為重要的貿易夥伴,2021年雙邊貿易額超過1100億元,中國是英國的第三大對外貿易國和第一大進口國。中英雙向直接投資存量達478億美元,比疫情前增長近50億美元。中英經貿關係既是雙邊互利雙贏的紐帶,也是支撐英國經濟的貿易動力之一,從中反映出經濟全球化為兩國帶來的機遇。可見,經濟全球化最符合各國的利益。

福建中學(小西灣)助理校長 李偉雄

《大公報》教育版─公民科欄目,歡迎本港公民科專家來稿,分析公民科易錯點、分享公民科教學心得。稿件字數為800至1000字,請投至tkpeducation@takungpao.com.hk。來稿者請註明文題、筆名、作者簡介及聯絡資料。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