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黛西札記/林風眠的秋\李 夢

  圖:林風眠畫作《秋林》。\圖源:佳士得

上周去香港會展中心看佳士得秋拍預展,見到兩幅林風眠(一九○○至一九九一)的秋景,遠觀近賞皆出眾,着實驚喜。

作為最早一批留學法國的中國現代藝術家之一,林風眠既繼承了中國畫的筆墨傳統,又從印象派、野獸派和立體主義等二十世紀上半葉盛行於歐洲的繪畫流派中汲取靈感。像是今次亮相拍場的兩幅同樣取名《秋林》的畫作,便顯然是東西藝術融合而生的作品。

與林風眠時常描畫的主題如仕女和葦塘飛雁等不同,《秋林》等摹寫秋景的紙本設色畫作,雖說以紙與墨等中國畫家慣用的媒介創作,卻每每予人以油彩在畫布上創作而成之感。畫中顏色的飽滿、層次的豐富乃至整個場景和氛圍的渲染,都更像油畫而非中國傳統山水的構思及排布,這與畫家本人的志向不乏契合。

雖說林風眠五歲開始習畫時,曾遵從父親教誨臨摹《芥子園畫譜》,但十八歲後赴法留學的他,很快對所謂的西洋畫法充滿好奇與熱情。他在巴黎羅浮宮和吉美博物館臨摹藏品,他在柏林遊學時深受多位表現主義藝術家影響,而他回到祖國後,不論最初在北京專門藝術學校任教,抑或於一九二八年創辦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並擔任首任校長,均致力於推動西方繪畫在中國的教育和普及,並探討中西繪畫融合之可能。

在他的啟發與帶動下,趙無極、吳冠中、朱德群等一眾日後引領中國乃至世界現當代美術潮流的藝術家,赴法深造,並終其一生探索中國繪畫的筆法和意境如何在油畫中展示與發揚。今時今日,我們常常談論「留法三劍客」,而這輝煌的背後,理應為他們的老師林風眠記上濃墨的一筆。

林風眠自一九七七年隱居香港,至一九九一年病逝,生命的最後十四年,一直在此城創作並生活。過往文章對他的這段歲月評說甚少,只知他曾在油麻地彌敦道和太古城金楓閣居住,僅與幾位至交好友往來,心無旁騖,潛心作畫。儘管生活在此城,他卻並未以此城為主題創作,畫中常見仍多是仕女飛鳥。這又讓我想到俄羅斯畫家夏加爾,想到林的學生吳冠中,即便在異鄉漂泊日久,心中與筆下,仍以故鄉山川為主。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