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井水集/精簡程序 回應訴求\龍眠山

發展局昨日向立法會提交精簡發展程序的條例草案,今日刊憲,下周三於立法會首讀。法例通過後,一般項目由「生地」變「熟地」可由6年減至4年,新發展區等大型項目,則由13年減至7年。換言之,將來市民上樓的時間有望大幅縮減。

大型發展項目「生地」變「熟地」需要十多年時間,癥結在程序漫長。有人總結出「3+3+3+4=13年」的公式,即前期土地規劃和工程評估需要3年,詳細設計和研究需要3年,平整土地需要3年,起屋及做基建需要4年,加起來整整是13年。這還是正常情況,若是在過程中遇到阻礙,隨時要拖17年至18年。依這種速度建樓,等上車的市民隨時由青年等到中年,由中年等到老年。

其實很多程序是重複及不必要的,可以精簡。程序冗長的背後,反映管治思維未能與時俱進。行政長官李家超首份施政報告提出多渠道增加土地供應,精簡流程是其中重要一環,可謂切中肯綮。

環保署日前建議,將環境評估時間縮短一半,一般發展項目減至18個月,大型項目減至24個月。此次發展局又推出五招精簡程序,包括精簡或縮短法定時限、避免重複性質接近的程序、明確在法例授權下政府可同步推進多個程序、改變不一致或不清晰的安排,及精簡其他雜項程序,以更有效地的運用資源。如此一來,基層市民等上樓就不必等到「地老天荒」了。

精簡發展程序,再一次體現了本屆政府急民所急、積極作為的風格。這些措施有時間表,有路線圖,實實在在,看得見也摸得着,可以列入關鍵績效指標,而不是空喊口號。

當然,並不是說現有建議已盡善盡美,貫徹「提量、提速、提效、提質」的宗旨,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