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十八彎/回家過年\關 爾

「看見重孫女回來九十九歲爺爺掩面哽咽」「年邁父親寒夜佇立路口等兒子回家」……或喜出望外,或相擁而泣,這幾天,許多人在社交平台晒出的歸家視頻,讓不少網民跟着笑了哭、哭了笑。

「他鄉縱有當頭月,不抵家山一盞燈。」對於中國人來說,春節最高的儀式感就是「回家過年」,這是刻在整個民族骨子裏的情感基因,是任由年代更迭、時光流轉卻始終不變的一份執念。

過去三年,很多人不得不面對「就地過年」的現實,大家竭盡全力克制對闔家歡聚的渴望,但內心對家人團坐、燈火可依的嚮往,卻從未停止。當人與人見面的門檻一次次被抬高,當稀鬆平常的回家探親成為奢侈的慾望,再不喜歡熱鬧、不熱衷交際的年輕人,也開始想念父母掛在嘴邊的嘮叨,想念一吃就是幾個小時的年夜飯。

可以說,正因為疫情曾短暫阻礙了返鄉的歸途,才更加深了大家對親情的理解,提升了彼此對幸福的珍視,放大了百姓對團圓的希冀。正因為我們共同度過了春天的緘默,扛過了夏日的烈陽,品過了秋風的蕭索,挺過了冬夜的嚴寒,如今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句「好久不見,歡迎回家」,才會瞬間讓人不能自已、熱淚盈眶。

好在久別重逢的那一刻,所有思念都有了出口,萬般情緒都有了依歸。我們能真切感受到塵埃落定後的踏實和愉悅─春節長假的大城小鎮裏,街道車水馬龍,商場賓客如雲,食肆人聲鼎沸,景區熙熙攘攘,劇場座無虛席。生活正在一點點恢復應有常態,可觸可感的年味,努力把我們破碎三年的團聚時光,一一拼好,完美歸還。

希望,從不在高處,而在柴米油鹽的煙火氣中。只要我們勇敢堅定地推開新年的大門,拋開過往的艱辛、疲憊和不安,就能迎接新生、成長和生生不息的力量。

中國人相信否極泰來、禍福相依,相信苦盡甘來、柳暗花明。當下我們面對的世界,也許傷痕還在,顧念猶存,也許「不確定性生活」不會斷然結束,但毋庸置疑,一種久違的秩序感正在回歸,一切美好正在復甦的路上。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