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文化什錦/顧菟在腹\鄺凱迎

  圖:周代圓雕玉兔。\作者供圖

十二生肖又稱屬相,是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先秦時期已出現相關的生肖系統,傳世文獻以東漢王充《論衡》為最早。兔是其一的地支形象化動物,農曆今年的癸卯是為兔年。在傳統民俗文化中兔被視為祥瑞之物,是卯時之神,也是月亮的精靈、長壽的象徵。

戰國時期的屈原在《天問》一詩提出月兔存在的疑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大意是問月亮具何特性,能撫育兔兒在懷中?晉朝傅玄在《擬天問》:「月中何有?白兔搗藥」,唐代柳宗元以《天對》似回應其問:「玄陰多缺,爰感厥兔,不形之形,唯神是類」,指月兔是想像的形態而已。在今天,想像已成現實,我們的人造衛星「嫦娥號」繞月運行及月球車「玉兔號」登陸月球進行探測旅程已經與傳統故事浪漫地交織一起了。

據考古資料發見,以兔子為題材或以其形態製作的玉質文物最早出自距今五千三百年安徽含山凌家灘新石器時代中心聚落遺址,這件玉質兔形文物造型線條簡單,但具一般奔兔形態,下部分有鑲嵌孔,相信是梳體的裝飾。

較具兔特徵(如大耳、圓眼)的玉雕要算到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期,商代的殷墟婦好墓是最為重要的考古發現,位於河南安陽小屯村,於一九七六年經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持發掘,這個唯一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員墓址出土文物過萬件。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夫人,被譽為最早的女性軍事領袖,立下不少汗馬功勞,從而獲獨立的封邑,她的墓中出土有玉器七百五十五件,部分屬寫實玉雕,包括飛翔禽鳥、地上鬥獸及水中游魚,其中就有一玉兔,扁平體呈奔跑形態,造型生動,具精湛琢玉技巧,兔形以剪影呈現,長耳後豎,雙圈大眼,口微張,爪趾畢露,簡單而精緻;另一玉兔亦屬扁平體,雕商周流行的雙線紋飾,似以玉環改製,呈曲形跳躍狀。婦好墓玉雕除寫實形態禽獸游魚外,亦存在不少創作的怪獸。

另有一對存世商代雙兔,是已故收藏家何鴻卿的藏品,半透明青玉,兔作蹲伏狀,呈立體形態,其一兔身上飾細緻陰刻紋飾圖案,另只具簡單線紋,各鑽有一孔,自首至尾,相信是穿繫的管珠。

西周玉兔,除扁平的片狀造型外,亦同樣有立體的圓雕形態,基本上承襲晚商遺風,體表刻有雙線紋飾,亦有素地無紋,最為特別是大部分雕圓眼或雙圈圓眼而非當時流行的「臣字眼」,這是其特色之一。

存世兩件圓雕玉兔,其一也是何鴻卿收藏多年的玉器小件,淺青玉質,長耳上豎,單圈大眼,素體無紋飾,前腿間有繫孔,身體伸展,作勢跳躍,造型流暢自然;另一件屬私人收藏,與何氏藏品形態相若,唯體形較大,青玉質,大部分有褐色泌,雙圈大眼,通體刻有西周流行的雙線紋飾,繫孔有如何氏藏品同。英籍學者謝茜加‧羅遜(Jessica Rawson)為何氏藏品作說明指出西周獸形玉器多呈片狀,但陝西寶雞茹家莊中期西周墓曾出土立體玉鹿及玉牛。

春秋戰國流行螭獸等類神異動物,寫實動物尤以兔形少見。到了唐代,由於十二生肖觀念流行,卯兔的圖飾再度普及,造型發展至鎮紙、守護神像、耳墜及衣飾,成為一般生活的題材。

在一九九六年香港市政局主辦、香港藝術館籌劃的「中國肖生玉雕」展覽,羅列當時玉器鑒藏家的收藏,以圍繞圓雕動物為題,是香港首個玉器主題展覽及出版,展品年代橫跨五千年,自新石器時代直至清代,可說是當年一個具權威性的玉器展覽及交流活動。

十二生肖的動物中,兔是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動物,不如幻想出來的更具神異特性,有說可能被先民們忽略,但其具有溫順、靈活、可愛的形象,被認為是祥瑞之獸,有着美好的寓意,在高古年代的雕刻作品中,從不缺席;也是這個形象,也衍生一些傳說,如以仙兔形象陪侍西王母、生活在月宮之中、搗製長生之藥等,當年展覽除高古年代的商、周玉兔外,亦展出唐、宋的造型,可比較各時代的特色。

再者,兔善於奔跑,《呂氏春秋》有載:「飛兔、要衷,古之駿馬也」,由於奔跑速度奇快,特意將駿馬比喻為飛兔;民間流傳秦始皇擁有七匹名馬,其中有稱白兔,另關雲長亦擁有赤兔,兩者皆是良馬;亦有從月亮下凡為百姓治病之故事。兔的形象極為多元。

在兔年來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西周兔形玉雕、唐代月宮玉兔;上海博物館展出南宋史繩祖墓出土的青玉兔紙鎮及山西博物館展出商代玉兔。山西博物館展出介紹十二生肖是中華文化圈中重要的文化符號,兔子靈動可愛,性情溫順,多元形象廣受歡迎;更指出先人在愛兔、養兔同時,習慣將兔的形象描繪在生活器物之上,留下大量的文物遺存,令相關的神話傳說、民俗典故廣泛流傳。

傳統上視兔為健康長壽的象徵,更具代表希望,顧菟在腹,令新的一年充滿無限生機。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