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知見錄/光造氛圍\胡一峰

一年中最亮堂的一天,我以為是除夕。這一天,也是光最忙碌的時候。紅燈籠掛滿街頭,春節就快到了。小區裏,海棠樹、槐樹也亮起了彩色燈帶。生活不能缺少氣氛,否則就成了荒漠枯潭。最高明的氣氛組是光。大節大慶,張燈結綵,典禮集會,光對氛圍之營造,自有其章法。自家生活裏營造一點小氛圍也需「借光」。這些年花樣翻新的網紅燈具,大到高端奢華的「落日燈」,小至萌寵形狀的「小夜燈」,發出不同顏色、強度、形狀的光,翻花似地組合變幻,把屬於大自然的落日、朝霞、星空、流雲再造於室內,也把各種情緒從人的內心牽拉出來,堪稱家中氣氛擔當。

與燈光一樣善於造氛圍的,還有燭光。最早發明蠟燭的,據說是古埃及人。作為古代最普遍的照明之物之一,蠟燭竭力挽留白晝的離去,延長着有效時間。燃燭之人,或為了多一些讀書的時間,或為了等一個應約未至的好友,又或許只是為了一場填塞空虛的歡宴。「何當共剪西窗燭」「蠟炬成灰淚始乾」,燭光營造的氛圍,在古人的詩文裏留下了意境的印跡。當然,也有「斧聲燭影」這樣的驚悚故事。

我小的時候,電燈已普及,電力卻還不夠用。於是,家家常備蠟燭。一停電,就趕緊點上幾支。在燭光下做作業,亮度比台燈弱了太多,實在令人心煩。或許因為這個緣故,蠟燭給我留下的印象並不好。記憶中有幾次春節,也遭遇停電,節日氣氛霎時消融,好不掃興。女兒這一代沒有嘗過停電之苦。燭光是生日派對的標配,伴隨着歌聲和祝福,形象大為改觀。近年來,香薰蠟燭全球流行。一經點燃,光暈重重,香味習習,視覺和嗅覺合而為一,蠟燭製造氛圍的功力又長進了許多。不管來自於燈還是燭,也不論強弱色澤,光總能給人希望,這或許是它善於造氣氛的秘訣吧。既如此,便讓大街小巷之光,帶來更多信心吧。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