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君子玉言/我的香港「年」\小 杳

  圖:利東街大紅燈籠高高掛。\作者供圖

算起來,在港工作期間,過了好幾個春節。香港過年,有年味,有氣氛,有好天氣陪襯,有好吃的烘托。年就像「年」,有「年」的樣子。

大街小巷提前一個月就掛紅添彩。大型購物中心布置起有生肖動物的擺設,中環連卡佛,金鐘太古三期、統一中心連廊,銅鑼灣時代廣場等商場的中庭,以及一些酒店大堂,都會設置一些創意造型,可愛喜慶,引來不少人拍照。時代廣場前年年主題不同,可看可轉可拍照可觸摸。若打卡,足以集齊十二生肖。街頭巷尾的小店小肆也會貼花紙春聯,年桔更是家家戶戶必備,取「大吉大利」之意。

年的氣氛就這樣烘托出來了。

最有感覺的要屬灣仔利東街。利東街橫跨莊士敦道與皇后大道之間,過去是印刷店集中地,特別以印製喜帖、利是封和揮春著名,又稱「囍帖街」。後經改造,成為一條布滿優雅精緻小店的現代商業街。二百米長的巷子,盡頭有一對穿中式紅衫的胖公仔雕塑。沿街綠樹花卉井然有序,有座椅供人休憩,點綴有趣的雕塑,是另外一種討喜。

香港街道狹窄,利東街的設計化弊為利,巧妙利用了兩邊的樓宇,不同節日懸掛不同的造型,營造出一片彩色天空:中秋的超級月亮(連月球上的撞擊坑都模仿得十分逼真),聖誕節的金色振翅天使,春節的大紅燈籠。百餘米長的一道天際就是整整一條治癒系。

那麼多節日,那麼多創意裝飾,唯利東街春節大紅燈籠最為經典,幾乎成了香港過年標配,必有必看必拍。坐叮叮車路過時遠遠看一眼也好,放工走路回來特意穿行一下也好,馬上心情就煥顏了。

六百八十八個大紅燈籠,往前看連綿不斷,往上看綴珠串串,像一張張綻放的笑容。有時燈籠上還有金色亮片裝飾,中間的小廣場擺上生肖小動物。遊人如鯽,彩光閃耀,一街的紅紅火火,滿天的團圓喜慶。

插話說,尋常日子的利東街也是治癒系好去處。記得有一年打風天(好像是二○一七年的卡努),與朋友到利東街一家cafe吃brunch。各色麵包咖啡秀色誘人,吊燈花窗精緻古典,窗外一樹黃花搖曳,還有那位忙忙碌碌卻始終笑容滿面的墨西哥小哥……一群港漂流連了半天。

逛花市是港人春節傳統項目。每年年宵花市在全港十幾個地點開場。常去的是維園花市,離得近,走路十幾分鐘即到,規模又最大。紅的火鶴,橙的年桔,紫的蝴蝶蘭,整個維園球場如一片大花園。

朋友雄哥和太太,每年過年都要買好多花,擺滿庭院陽台,尤其多的是各色蝴蝶蘭,真會把蝴蝶蜜蜂招來。雄哥夫婦好客,春節期間客人不斷,有時家人客人加起來達四十多口。一院花,一屋人,一桌飯,雄哥年過九旬的老母親有時會從樓上下來,握着我的手聽唱歌,四世同堂的融融之樂,真是過年啊!

盆菜、年糕也必不可少。年糕有甜的紅棗糕、椰汁糕,鹹的蘿蔔糕,陳太敏姐每年手做蘿蔔糕,不輸買來的。吃法上,切成小塊蒸了再煎,又香又糯。盆菜裏都是好東西,魚蝦肉鋪了幾層,大家圍坐一團,吃起來很有喜慶氣氛。我吃不多少,但喜歡這暄熱的氛圍。

封利是也是港式年俗。長者、小輩、未婚單身、司機保安、員工、服務生……是受用利是的主要群體。多則一百、少則二十蚊,一個春節要給出不少。所以每年春節前,銀行都要給客戶準備利是封,有人也自己定製。人們的銀包裏要備足一打塞了不同面額利是的紅包,視情派發;服務生最愛穿着帶大兜的衣服,特別殷勤地跟客人說「恭喜發財」……

近三年因疫情,年的味道五味雜陳。

二○二○年春節,姐姐來港,我們去維園逛花市。當時疫情已在遠方狼煙初起,我們同許多港人戴着口罩,口罩還是姐姐帶來的,當時市面上已經很難買到了。所以那年逛花市的心情有點特別。節後遠赴異國離島,太平洋深處的短暫幾天恍若世外桃源。

疫情之前,香港每年在幾個重大節假日舉行煙花匯演,「七一」回歸日、國慶日、元旦除夕和大年初二。會展中心、維港附近的寫字樓都是很好的觀賞點。有人特意每年大年初二訂好附近餐館的包廂,邀上親朋好友闔家團聚賞煙花,一舉兩得。若是站在自家樓頂平台,也可望見一角。煙花船停在維港,海面上空花團錦簇,七彩流光。

二○二○、二○二一、二○二二這三年的年夜飯,與阿棟等好友,綠蟻新酒,紅泥小爐。Connie、雄哥邀至家裏同家人一起團聚。疫情紛亂時,在港期間最後的「年」,也是最暖的「年」。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