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港事港心/來一份勇於改革的預算案\黃 國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即將公布,廣大市民盼的不止是「糖」,還期望預算案幫扶到位,振興經濟,惟財爺近日多次提到「量入為出」,令人關注預算案的扶持力度,以及對本港經濟復甦的幫助。

面對財赤,政府審慎理財可以理解,但香港現正處於全面復常的關鍵時期,善用公共財政資源更為重要。工聯會早前提交預算案建議,促請政府繼續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以長周期看待「量入為出」標準。增設「電子民生消費券」紓解民困,設立「創就業復業基金」加速行業補充人手,都能夠穩固增長根基,盡快達成疫後重建。

推動政策在在需財,但幫扶民生優先,錢用得其所才是關鍵。「睇餸食飯」都可另有做法,我們工聯會一直倡議的優化強積金制度、推動跨境醫療合作以及政府帶頭取消外判,均只需調整政策,毋須太多額外公帑支出,已能夠讓目前有關問題取得大改善。

優化強積金制度

現時全港有457萬名強積金成員,總資產超過1.1萬億元。去年,強積金全年平均回報為-15%,打工仔女每人賬面損失近4萬元,以入息中位數約2萬元計算,即僱傭雙方白供2年。

強積金是打工仔女的「血汗錢」,更是保障退休生活的「保命錢」,強制儲錢卻致人蝕錢,不只涉及道德風險,亦是社會責任的虧欠。根據積金局資料,選擇「懶人基金」即預設投資策略基金(DIS)的賬戶數目有280萬個,31%持有人是29歲及以下,顯示年輕一代即使資訊流通,亦希望靠「懶人基金」管理強積金,不求高風險高回報,只求穩陣保本,回報高於通脹。可惜DIS去年一樣見紅,勁蝕16%。

政府作為「當家人」,應該勇於改革,破除利益固化,以普羅市民福祉作最大考量。事實上,政府推出的銀色債券便保證了息率,最新一批高達4厘,而坐擁4萬億元資產的外匯基金,縱使經歷去年大浪,長期投資回報率仍保持在4.5%以上。由政府另設保證「通脹+1%」或更高回報的強積金計劃,交由外匯基金負責投資管理,而期望高風險高回報的市民,則可繼續揀選市場上的受託人,有效市場結合有為政府,便捷合理可行。預算案應該在優化強積金上多着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至於跨境醫療合作方面,我們要先了解本港醫療的困局。根據醫務衞生局資料,本地醫療衞生總開支,以平均5.6%的年率上升,2020/21年度增至接近2000億元,每名市民年開支為26720元。然而,目前每1000名港人只有2名醫生,專科、手術以至檢查都大排長龍,「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越來越嚴重,苦了病人也苦了醫護。

要破解老大難的醫療問題,要多站在大灣區整體高度,不能被固有的政策、制度和法律差異問題綁死。大灣區內地城市有不少高質素醫療機構和三甲醫院,輪候時間短,收費亦便宜。推動跨境醫療合作,提高醫療福利可攜性,「錢跟病人走」,當局除了資助病人到港大深圳醫院覆診,亦可睇專科、做檢查、做手術,並逐步擴展至其他有質素、獲認可的九市醫院,一方面毋須額外財政支出,亦能夠縮減輪候時間,減輕病人醫療負擔和醫護壓力,是「三贏」方案。特首在施政報告中表示,會積極研究容許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生活的港人使用醫療券繳付內地醫保,期望能盡快落實計劃。

現時政府的非技術工種大部分都外判到私人市場,政府外判工超過4.1萬人,最多人領取的時薪只有41.6元至43.5元,遠未達到生活工資水平,無法保障工友過上尊嚴生活,遑論養家。

筆者曾看過一份清潔工外判合約,合約承諾聘用232名清潔工,若以41.6元時薪計算,兩年工資總額達7200多萬元。但這份合約價格接近1.37億元,差額高達6000多萬元,扣除經營開支後,相信利潤仍然驚人。若由政府直接聘用這批清潔工,是否能夠提高基層工友的薪酬福利而不產生額外財政支出呢?

政府帶頭取消外判

政府帶頭取消外判,可以考慮參照內地事業單位方式運作,對有實際需要的崗位改為長期聘用,並支付生活工資,不但能為提升基層勞工待遇起到示範作用,亦可避免外判中常見的斷約、斷年資等問題。在財政負擔上,外判合約既有空間為外判商提供可觀利潤,相信毋須增加額外公帑支出,亦有財政空間取消政府外判。

中共二十大報告強調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國家主席習近平「七一」重要講話指出,特區政府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把全社會特別是普通市民的期盼作為施政的最大追求」。期望預算案更好地善用公共財政資源,在優化強積金制度,推動跨境醫療合作,以及政府帶頭取消外判上都展現出擔當作為。

全國政協委員、工聯會理事長、立法會議員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