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青評後浪/香港要全力打造人才高地\鄧 潔

經歷三年抗疫,自本月6日起,香港與內地正式恢復通關。通關後各陸路口岸重現往日的人流,香港本地也再次煥發出生機與活力。2月12日恰逢香港舉辦第25屆渣打香港馬拉松賽事,這三年香港也像是經歷了一場馬拉松,在經歷了疫情的衝擊、經濟下行的壓力、失業率的攀升等重重考驗下,在中央的全力支持、特區政府的果斷決策、全港市民的不懈努力下,香港這塊福地化險為夷,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

為香港人才庫注入新血

行政長官早前親自率領香港商貿代表團遠赴中東訪問,向世界講好香港故事,為香港拓寬合作平台,贏得更多機會和更廣闊的商機。在特區政府積極有為,銳意進取不斷為香港發展開拓新機遇的同時,亦十分重視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行政長官在去年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以大篇幅講述完善香港人才引進的措施,提出推行「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放寬「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取消「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年度配額、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安排」,並在內地辦事處和海外經貿辦設立「招商引才專組」,主動招攬企業和人才,以及設立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人才服務窗口」統籌招攬人才工作,向人才提供一站式支援。不僅要吸引人才,更要留住人才,在配套措施方面推出了「合資格人才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後可申請退還在港置業已繳付的額外印花稅」這一政策,令吸引人才政策更加完善。

「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下簡稱「高才通」計劃)自去年12月28日起開始正式接受申請,政府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月27日,「高才通」計劃合計接獲申請7417宗,批出申請5799宗。有申請者表示,「高才通」計劃申請審批高效,一般可於4星期內完成審批,部分個案最快1天內即可完成審批。該計劃開始接受申請不到2個月的時間內就接獲逾七千宗申請,可見香港對於人才仍有強大吸引力,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該計劃的制定和條件的設立科學合理,能有效地為香港人才庫注入新血。

特區政府在吸納社會各界建議的基礎上,不斷完善人才引進措施,此次推出「高才通」計劃完善了之前人才引進計劃的不足,該計劃分為A、B、C三個種類,分別通過對申請人的年收入、世界百強大學的學歷,並輔以工作經驗,作為該計劃的申請要求,彌補了之前人才計劃未能涵蓋到的人才,是對人才引進力度的再一次加強,為香港未來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

人才政策與區域經濟發展密不可分,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如何通過人才政策,助力大灣區發展與融合?內地近日再有利好政策公布,國家出入境管理局發布公告:「為便利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從事科研學術交流活動,促進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自2023年2月20日起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試點實施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

該政策為大灣區人才流動創造利好條件,大灣區內符合條件的六類人才可通過申請此簽注赴港進行學術交流等活動,單次最長在港逗留時間可達30天,較以往的7天簽注有了很大改善。相關人才表示,在香港的科研、投資或其他合作項目往往周期較長,政策實施後相關人才能夠一次在香港逗留30日,對雙方的合作及項目的推進都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國家「十四五」規劃指出,要積極穩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強粵港澳產學研協同發展,完善「兩廊兩點」架構體系,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便利跨境流動創新要素。新出台的人才簽注政策有利於促進大灣區內人才流動,為大灣區協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將有力促進大灣區人才、技術等要素高效有序流動,為區域協同發展增添動能。

便利港青到內地交流發展

在大力推進人才引進計劃的同時,亦要兼顧便利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學、就業和創業,打造粵港澳青年交流精品品牌。2月9日,「交往、交流、交融」百萬青年看祖國主題活動在香港啟動,旨在邀請港澳青年到內地交流研習,全方位了解祖國的最新發展,以了解促理解,以認知達認同,期待有更多港澳青年能夠親身前往內地交流研習,學習和領略內地的發展,結合自身優勢將所學所獲投入到更廣闊的天地。

藍圖已繪就,香港應充分利用好、發揮好政策優勢,並定期檢視相關政策的效果,將其不斷完善,把握發展機遇,積極吸引內地及世界各地的人才匯聚香港,打造人才高地,為內地和港澳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新動能。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