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生活與社會/深入了解財政預算案

在本年度財政高達1398億元的赤字下,財政司司長仍在最新的財政預算案中宣布分兩期發放5000元消費券,以鞏固經濟復甦。然而,《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條明確指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預算應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究竟財政司司長在編制這份預算案時,是背棄了這項基本原則,抑或是在「非常時期,採用非常手段」呢?

賣地收入稅收均驟減

隨着口罩令在3月1日正式取消,香港社會大致上已經復常,但長達三年的疫情對香港經濟仍帶來沉重打擊。原本特區政府在經濟持續疲軟下,向市民派發消費券以刺激經濟實屬無可厚非。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以往逾千億元的地價收入,預計在2023/24年度只得850億元,其他包括利得稅、薪酬稅及印花稅等政府收入,也有可能隨着企業盈利下跌及經濟活動縮減而下降。雖然預算案預計最快在2024/25年度能重新獲得盈餘,但這仍要視乎香港及海外經濟復甦的步伐。

除了派發消費券等紓解民困的措施以外,排列在2023/24年度政府總開支的首三位分別為社會福利(1290億元)、醫療衞生(1248億元)及教育(1147億元)。用在社會福利的開支包括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傷殘津貼、長者生活津貼等公共福利計劃及其他賠償及援助計劃。此外,政府也會透過社會福利署及資助非政府機構提供兒童、青少年、家庭及醫務等社會福利及社區發展服務。其他服務還包括康復、安老及違法者服務等。在醫務衞生方面,政府以遠低於成本的收費,透過衞生署及醫管局向市民大眾提供基層、第二層/第三層醫療服務。以每次180元的急症室收費為例,平均成本已達1530元,收費只能收回醫療成本的12%。在教育方面,公營學校為全港學生提供12年免費小學及中學教育,並透過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資助幼童的學費。在2021/22學年,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大學和香港演藝學院提供15200個公帑資助的學士學位課程。

平衡社會各方期望

公共財政主要透過重新分配收入來滿足社會需要,並促進長遠經濟發展,所以今次財政預算案也預留款項發展數字經濟、第三代互聯網及將香港打造成國際綠色及金融中心。此外,為了方便引入國際資本及「搶人才」,預算案也推出新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以吸引不同地方的人才及企業進駐香港。

「錢要花在刀口上」,社會上不同持份者對政府如何將資源再分配都有各自的關注,但如何將有限的財政資源平衡各方的期望及促進社會的長遠發展,這將是財政司司長每年一遇的艱巨任務。

香港未來教育協會評論部總監、獅子會中學老師 王偉傑

思考問題:

1. 為何特區政府不增加派發消費券的金額,以改善貧富懸殊?

(提示:可從財政儲備銳減、需預留款項發展經濟及過度刺激消費引發通脹等角度考慮)

2. 為何特區政府不能像其他歐美國家提供較多福利?

(提示:可從香港稅率較低、歐美國家賦稅較重及香港人口老化愈趨嚴重等角度考慮)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