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自我完善/「用一下你的腦袋」\米哈

有人斥責你說「用一下你的腦袋」嗎?這是苛刻而又冒犯的責備。面對這一類的訓示,我的策略是嘗試去理解這說話的意思:你叫我用一下腦袋,我應該怎樣用呢?

我奉勸大家不要將心聲說出口,但作為一種自問自答,倒是值得深究,而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的答案是,用腦袋的方法就是理性。

平克寫了一本重要的著作,書名簡單直接,正是《理性》。什麼是理性呢?平克從字源學出發,發現「理性」(reason)的英語來自拉丁語「ratio」,而「ratio」的意思即是理性。這是一個循環怪圈。

字源學解決不了,平克便求救哲學。平克綜合了哲學家的說法,指出:理性是運用知識去達到目標的能力。

什麼是知識?知識是一種真實的信念。舉例,「錢包放在書架上」是你確認又相信的意念,這就是你掌握了的「知識」,而當你有了這知識,卻依然去鞋櫃找你的錢包,你就是不理性的人。

當我們明白了理性與知識的關係,便要進一步明白理性的另一個要點──達到目標。

平克引用了美國哲學家威廉·占士(William James)於一八九○年提出的一個例子,要我們想像桌上有一塊磁鐵與一些鐵粉。當鐵粉靠近磁鐵,便會以最短的直線距離撲向並接觸磁鐵。在桌上,磁鐵成為了鐵粉的目標。

然而,當我們將一張卡片放於鐵粉與磁鐵之間,鐵粉靠近磁鐵,並嘗試以最短距離接觸磁鐵時,必然會受到卡片所隔,接觸不了磁鐵。這說明了什麼?卡片是阻礙,磁鐵是目標,鐵粉一遇到阻礙,便達不了目標,這是因為鐵粉欠缺「運用知識去達到目標的能力」,即理性。

平克進一步解釋說,若然你不明白鐵粉的磁鐵比喻,便去想一想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當牆成為了阻礙,羅密歐便翻牆去親吻朱麗葉;當家庭是二人的阻礙,他們便想辦法去繞過家庭而相愛。我們以為這叫浪漫,卻是用了一下理性腦袋而來的舉動。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