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柏林漫言/嚴師\余逾

如果你以為在推崇快樂教育、自然發展的德國不會遇到嚴厲的老師,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這次鋼琴比賽,我也算是見識到了柏林的「嚴師」。

即便是國際化城市柏林也不例外,這裏的整體教育風格還是偏向於自然又自由的快樂學習,「虎媽」「嚴師」這種也算是少數情況。柏林的學校盡可能地讓老師、學生和家長一起建立一個學生成長中「鐵三角」,理念要一致,才能一起順利成長。

然而,在教育「鬆弛」還是「緊張」的尺度上,不同的學校、不同的老師、家庭之間都有不同的尺度。在常住居民充滿了國際移民的城市柏林,你會遇到極度「佛系」的北歐家長,也會認識來自亞洲的虎爸虎媽。而我們的這位嚴師,是一位來自埃及的鋼琴老師。

亞瑟老師的履歷中顯示,他大部分的受教育和練習都在俄羅斯,所以對於俄羅斯和中國在鋼琴方面的「苦練」是非常認同的。然而他在柏林教學多年,對「輕鬆快樂教育」的理念當然也是很熟悉。也許正是因為他的教學風格偏嚴厲,也不奇怪他的學生中更多的是亞洲小孩。

有一次聊天中他跟我提起,他贊同應該讓小孩根據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快樂地成長,但是實在無法苟同那種覺得讓小孩每天練半小時琴就是一種「折磨」的觀點。樂器也好運動也好,持之以恆堅持練習難道不是理所應當的麼?

儘管亞瑟老師對學生練琴的時間和質量有所要求,依然有一部分既熱愛鋼琴又不愛練琴的小孩在他手下學琴。盡心盡責的亞瑟老師也從來不會放棄這樣的小孩,在德國小孩可是不能多批評也不能罵的,怎麼辦呢?亞瑟老師有他的辦法從側面鼓勵和「刺激」小孩去練琴。

亞瑟老師每年會讓他的學生舉行兩次音樂會,他會從選曲到表演都陪伴學生認真準備。每半年的音樂會上,小孩練琴和不練琴的,認真練琴的和不認真練琴的,一目了然。在如此顯而易見的反差中,小孩自己便會反省,到底要不要練習,想不想進步。這便是西方教育裏常提到的「同齡人的競爭壓力」。不僅如此,這樣的「刺激」,不光是對小孩,更是對家長。

亞瑟老師說過,與其說學樂器練琴是小孩的「工作」,不如說這更是家長的工作。如何去讓小孩堅持,配合老師教學,是家長陪伴小孩學琴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亞瑟老師有次開玩笑跟我說,他發現有時候「教育」家長比教學小孩有效多了。

除此之外,亞瑟老師也鼓勵他所有的學生都去參加每年的鋼琴比賽。對於老師和學生來說在比賽壓力下練琴和沒有比賽的日常練琴,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甚至對於家長來說,也有來自亞瑟老師無形的壓力。

然而,正是亞瑟老師這樣「想方設法」的激勵,安排的音樂會和參加比賽,讓他的學生們都從中受益匪淺。學生們學到的不僅是音樂和樂器,更是培養了生活中的習慣和在挫折和競爭中受到了歷練。

如此的嚴師,在德國的教育體制下不算多見,然而在看到小孩的進步和成長後,如此盡職敬業循循善誘的老師帶來的理念也慢慢改變了一些德國家長。快樂不是教育的唯一標準,努力以後收穫的快樂,更加難能可貴。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