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議會內外/研究制定「中醫薪級表」\陳永光

過去三年,中醫藥對抗擊新冠疫情的成效顯著,成績有目共睹,深受香港市民歡迎,坊間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更有增無減。然而,香港中醫藥發展仍有不少阻礙,包括醫管局大會中沒有中醫藥代表,難以吸納業界聲音、公營中醫服務收費較西醫服務昂貴等。

有見及此,筆者聯同民建聯黨友梁熙議員、陳恒鑌議員,吸納中醫藥界、學界的意見後,共同發表《香港中醫藥發展政策倡議書》,希望政府能在政策層面統籌和促進香港中醫藥發展。

雖然中醫藥在香港發展多年,但鑒於長期缺乏完整的發展政策藍圖、缺乏高層次組織推動中醫藥業的發展,以致數十年來仍未能發揮中醫藥業的所長。尤其,現時香港中醫藥的發展主要面對兩個問題。

第一,是在醫療市場上的中醫人才白白浪費。此問題的產生涉及不少因素,但當中較值得留意的,是公營中西醫門診收費不一。目前公營服務中的中醫門診收費,較西醫昂貴約2.4倍,令經濟能力有限的基層市民未必選擇中醫服務,從而造成「價格歧視」。另一方面,去年中的數據顯示,本港65歲或以上人口達152萬,佔整體人口約兩成,即每5個港人,便有1名長者。根據政府預測,2037年長者人口將佔整體人口的三成。人口老化再加上公營系統醫護人手長期不足,屆時本港醫療服務勢必面臨重大挑戰。

然而,現時香港約8千名註冊中醫,只有約5.1%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再加上中西醫間價格差異所產生的「歧視」,變相令一班本可參與到公營醫療系統的中醫人才白白浪費。我們認為政府應該重視這批人才,建議增設由政府直接營運的公營中醫診所,以及在公立醫院設立中醫部。我們相信若政府可以善用這股中醫力量,必定能夠減輕現在和未來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達到打造「健康香港」的目標。

第二個問題,則是中醫藥人才的培養。有學界代表曾反映,有大學院校去年起,被削減了兩成中醫本科學生的入學名額。筆者翻查大學聯招的數據,發現報讀三間大學的中醫學士課程人次連續三年錄得上升,2021年有402人次將中醫學士課程列為聯招的「首要選擇」,至2022年相關數字升到521人次,增幅達30%。

中西醫「同工不同酬」

同時,獲取錄中醫學位的都是於公開試成績較優異的學生,中醫學士與內外全科醫學士一樣,皆須修讀6年本科課程。由此可見,中醫同樣是尖子的熱門學科選擇之一。政府或教資會沒有理由削減任何一間院校的中醫學院資源。而且現時註冊中醫薪金偏低,以醫管局三方協作的「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為例,中醫入職薪金約2.4至2.7萬元,較醫管局註冊護士起薪點少至少一成,與政府醫生起薪7萬元相距甚遠。

筆者認為,針對中西醫目前「同工不同酬」,不只對中醫不公,也阻礙年輕中醫向上流動的動力,故政府建議制定中醫薪級表,長遠更應該將中西醫的薪酬盡量看齊。其次,政府亦應額外增加中醫本科學生學額及增加研究資源,以確保香港中醫藥界有足夠的人才,再發揮香港學界優質科研能力,加強與大灣區內的協作,將中醫藥推廣至全球。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