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文化什錦/超邁古今揚美意\鄺凱迎

  圖:故宮博物院藏汝窰天青釉圓洗(左)、鈞窰玫瑰紫釉渣斗式花盆(右)。

瓷器是我國工藝受眾最多、亦最普及的器物,與生活、藝術審美息息相關,更成為藝術品被世人收藏。

瓷器更在傳統藝術品交易市場表現璀璨,過去全球拍賣中國的瓷器連續多年獲天價紀錄,二○一六至二○二一年來最高成交價的首十位每年合共超過五億港元,有兩年更各超過十億港元。精緻的瓷器在收藏家、企業、藝術品基金及投資商手中多年來你追我趕,儘管經歷社會動盪、世紀疫情,也改變不了他們的熱情,以擁有代表其品味及財富的態度。

距今四千多年的仰韶文化及齊家文化,先後發掘出來的農業社會遺址,可以見到出土的彩陶及圖紋的陶器,最有代表性的是半坡遺址出土的人面魚紋彩陶盆;到商代出現釉陶及初具瓷器特質的硬陶,承接漢代的魏晉時期就產生用高溫度燒成胎質堅實的瓷器。採用較精密的土質燒成的陶器發展到瓷器,這漫長的發展道路,當加上美化的裝飾性圖案漸漸形成一種具藝術元素的器皿,及增加器物種類及樣式,將生活用器推到一種具藝術內涵及元素的載體,成為宋、元、明、清各朝具代表性的藝術品。

清朝乾隆年間的內務府員外郎唐英曾編製陶瓷製作的過程,其步驟為「採石製泥,淘煉泥土,煉灰配釉,製造匣缽,圓器修模,圓器拉坯,琢器造坯,採取青料,揀選青料,印坯乳料,圓器青花,製畫琢器,蘸釉吹釉,旋坯挖足,成坯入窰,燒坯開窰,圓琢洋彩,明爐暗爐,束草裝桶,祀神酬願」。這些資料,方便今天了解二百多年前的製瓷過程。乾隆皇帝對藝術收藏有極大興趣,好古之餘亦對當年藝術作品有獨特見解及意趣,唐英是他委任的一位專員,管理御窰及按設計器物形態的指令管理製作。

早於清近七百年的宋朝,對瓷器有特別的審美標準──要求典雅含蓄,這與宋一代官場文人文化的特性同行,擁有兼容精神及美術創新的生活美學,包括創造出半透明的瓷器及混合使用搪瓷的「如冰似玉」青瓷製品,產生宋一代的「雨過天青」的汝窰、「如冰似玉」的官窰、「釉色瑩澈」的哥窰、「燦如晚霞」的鈞窰、「白如牙雕」的定窰以及不同產區的磁州、耀州、龍泉、建陽及景德鎮窰等;風靡東洋收藏界的「天目茶碗」就是建陽窰的窰變釉產品。

從五代到北宋期間,北方的契丹族成立的遼國亦留下有代表性的遼三彩,形制多具遊牧民族常用的皮囊壺形狀之用器。

元代對外交流蓬勃發展,帶動了陶瓷業的興盛,除繼承宋代名窰如鈞窰、磁州窰、龍泉窰及景德鎮生產外,亦發展新品種如釉裏紅、卵白釉、藍釉、紅釉等;其裝飾方法有刻、劃、印、堆、鏤及繪等,除一般圖案外,亦有加進歷史故事的圖畫。元代青花瓷發色別具特色,有濃艷、雅淡、青灰等,濃艷是用西亞的蘇麻離青礦料上色,色深藍中帶點紫色。

明代的瓷器藝術成就甚高,繼承前朝更具超越的變化,早期洪武的凝厚的釉裏紅、永樂宣德濃艷藍彩、成化的雅緻鬥彩、弘治的靜穆黃釉、嘉靖的瑰麗五彩,是一個瓷藝發展的高潮。景德鎮成為各瓷窰一統天下局面,青花瓷的燒製工藝是瓷史上的代表,鬥彩更是一個頂峰。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代十二個帝位最重要的時期,可以說是盛世。乾隆皇帝指派唐英坐鎮的景德鎮,作為御窰、設計、釉色、燒製技術皆有新的創造,與此同時,民窰亦有同步發展。除傳統的釉彩外,一些創新如五彩、琺瑯彩、粉彩,及素三彩等出現;五彩實在可形容為七彩,色澤不限,可以主色調配不同深淺及色調,按需要而定,粉彩是在五彩顏料上加入「玻璃白」的化合物,產生濃淡凸凹效果,琺瑯彩是從明代「銅胎畫琺瑯」的景泰藍轉化成「瓷胎畫琺瑯」而成,素三彩更豐富了明正德的黃、綠、紫三色釉加進了藍彩,亦有一種墨地的精品,更有發展不同色釉如紅釉的豇豆紅、霽紅及仿製宋代的名窰如汝、哥、鈞釉等。

清代無論在釉色或器形皆有極大發展,一些造型屬以前未見的如鳳尾尊、太白尊、棒槌瓶、三羊尊、綬帶瓶、轉心瓶等,這些變化,同清代康、雍、乾三朝的美學要求不無關係,從而有飛躍的發展。值得留意當時出現的還有江蘇宜興窰的紫砂茶壺茶器、福建德化窰被譽為「中國白」的白瓷及廣東石灣窰的窰變釉作品。

自宋朝以來,這千多年來瓷藝變化甚大,存世海量的藝術匠人精闢作品量,超過每年拍賣得藏家、企業、藝術品基金及投資商創出的天價品千百倍。收藏是承存文化,也是提升生活素質的機遇,前人的審美概念及創新思維影響深遠,自宋代的儒雅文人美學發展至清代的精緻宮廷美學,經千百年風霜洗禮而留下來的精緻傳世品,看到其質地之美、器形之美、紋飾之美、色彩之美、工藝之美及書畫之美。今天我們能以民間美學──優雅造型、構思創新來衡量來收藏這些藝術品,是對古代藝匠的崇敬,端詳瓷品,誠是人生樂事。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