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社評/美歐金融危機 全球經濟買單

美歐金融風暴一發不可收拾,除了美國可能再有銀行出事之外,昨日瑞銀在無需股東大會通過的情況下,收購陷入財困的瑞士信貸銀行,但投資者持有的約1350億港元債券將變成廢紙。百年老店瑞信如此下場,進一步打擊了市場信心。這場危機始於美歐央行發動的不負責任的加息政策,其溢出效應在各種負面因素疊加之下,很可能引發新一輪全球金融風暴,進一步拖累世界經濟復甦的步伐。

需要看到,在高通脹、高利率、高債務與地緣政治緊張等不利因素影響下,美歐各國一直無力應對新一波金融危機,環球股債承受巨大的沽售壓力,產生的衝擊波非同小可。香港與美歐金融業聯繫緊密,香港金融監管當局須保持高度警覺性,緊盯本地銀行業對美歐市場風險承擔能力的變化,及時對金融機構進行風險排查與壓力測試,做好不同風險預案準備,避免被捲入這場金融危機當中。

在短短兩周內,美國銀行危機大爆發,反映了其銀行系統脆弱性與監管不力的問題。事實上,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美國長期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累積不少風險隱患,但去年初開始美聯儲局大幅加息遏抑通脹,結果引爆潛藏多時的金融炸彈,其中硅谷銀行因利率急升、投資債券損手,引發存戶抽資的流動性危機,走上崩潰末路。有研究報告估計,美國有接近190間銀行出現類似硅谷銀行問題,意味美國銀行爆煲潮持續,危機遠未結束,這也難怪「股神」巴菲特至今不願入市「撈底」。

一方面是本身存在的巨大危機,另一方面是美國當局的不負責任應對方式。在面對硅谷銀行倒閉問題上,美國沒有及時「止血」,反而引發全球銀行股拋售潮,這對近年受累投資失利、基金爆倉與涉及洗黑錢等困擾的瑞信集團而言,猶如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瑞士當局推動下,瑞士最大銀行瑞銀集團以30億瑞郎收購瑞信,收購價相當於市價約四折。

擁有167年歷史的瑞信雖然可以暫時躲過倒閉一劫,但相關交易引起市場極大爭議,進一步破壞了市場信心。一是當局修改法規,交易無需股東大會通過,有損瑞信與瑞銀股東權益。二是瑞信總值約1350億港元的額外一級資本債券將會全部註銷,債券投資者比股東損失更大,打破債券持有人獲賠次序先於股東的慣例。上述做法嚴重破壞該國政府信用,也嚴重動搖了資本主義制度私有財產權益的信念與基礎。

瑞銀集團昨日股價一度大跌逾14%,即使瑞信併入瑞銀旗下,成為超級巨企,但這不代表銀行危機就此平息。在歐央行繼續加息之下,銀行業經營環境將持續惡化,未來還會如何演變,仍是未知之數。

美歐爆發金融危機,當地經濟雪上加霜,面臨深度衰退勢將影響全球復甦步伐。所幸,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經濟體,表現持續優於全球,加上銀行資產負債表比前更具韌性,對美歐銀行風暴有一定抗逆能力。另一方面,當前全球避險情緒急升,除了黃金價格勁升至11個月高位之外,人民幣資產也成為資金積極追捧對象。近周境外投資者持續透過香港投資平台北上淨買入A股,突顯人民幣資產長期升值潛力與避險功能,同時體現全球對中國經濟前景保持堅定的信心。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