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樸散為器/篳路藍縷\馮愛枝

上周寫「高學歷幹家政,可能會越發普遍」時,網上有關年輕人念了大學卻找不到心儀工作的談論剛發酵。沒過幾天,伴隨一則題為「我:畢業五年,存款五千;她:中傳碩士,火鍋店保潔」的視頻,以及「學歷不但是敲門磚,也是我下不來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脫不下的長衫」的失意獨白登上熱搜,「孔乙己文學」成為了網上宣洩困頓和苦悶的代名詞。

孔乙己是魯迅小說中的經典人物形象,是酒館裏唯一一個站着喝酒還穿長衫的人。在高校畢業生人數連創新高的背景下,大學生眼中的好工作愈來愈難找,由此「孔乙己文學」引來不少年輕人的共情:學歷未兌現利好,而成了身上難以脫下的「孔乙己長衫」。

將學歷比作脫不下的長衫,「孔乙己文學」本質上是對學歷價值的懷疑甚至否定。央視專門發文批駁,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為讀過書,而是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不願意靠勞動改變自身的處境。這讓我想起大學二年級的經歷,當時利用課外時間和兩位同學在一家快餐店做兼職,快餐店位於學校附近客流量最大的商圈,開始時每次要從後廚端盤子送至餐桌都會心驚肉跳,怕遇到其他校友,怕被瞧不起。

後來在一次新聞採訪課上,溫文爾雅的老教授鼓勵做採訪要不怕被拒絕要放下面子,他透露自己上學的時候就曾擺過地攤掙學費,「剛開始也難為情哦!在校門口擺地攤,這麼多人認識,何況當時還沒女朋友。」老教授的話改變了我多年的認知,其大意是不偷不搶謀生的路子那麼多,成年了還不能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就是不愛動腦子想辦法,就是懶惰而已。

今年全國兩會,總理鼓勵民營企業家繼續發揚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的「四千」精神,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其實,這何嘗不是年輕人克服困頓和苦悶的良方?另如漫畫家蔡志忠所說,要想當郭台銘,首先要想着像郭台銘那樣會英文、會半導體,而非只想要他的錢。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