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北區居民支持收地: 發展北都愈快愈好

《大公報》昨天推出「高質量發展名家談」系列專題報道,首篇訪問「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監方舟博士,他建議規劃發展北部都會區(北都),應跳出過往發展衛星城市模式,必須走一條跟發展科學園不一樣的路,打造香港未來新經濟的引擎,引起社會廣泛回響。

有北區居民直呼:「對大公報這篇報道提出的北都發展規劃和布局好支持、好期待」、「會支持政府收地發展」、「有新的鐵路和其他交通設施配套,當然愈快愈好」。

立法會議員及地區人士均十分贊同方舟的建議,又指特區政府已採納部分建議並在落實中。而建設好北都,最重要是做好頂層規劃,讓北都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大公報記者 余風、盛德文(文) 盧剛昌(圖)

「《大公報》頭版的內容全部同意,過往都曾作倡議,政府未來都會走這條路。」新界北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表示,十分認同方舟對發展北都的新思維,過往類似的建議得到特區政府重視。

「原本河套只得87公頃,政府因應北都的創科發展,將河套擴大成新田科技城,增加不少於150公頃的地方,發展創科之餘,還有許多居住、商場及學校的發展。」他又指出,北都將成為香港新中心及新都會,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而北都發展與過往的衛星城市及新市鎮發展不一樣,需要一個整全的規劃,基建先行,並且需與大灣區內的城市協調,互補優勢。

定向招標提供優惠

吸引龍頭企業落戶

劉國勳又指現時北部直接連接港島的鐵路已有規劃,在中部水域人工島的計劃內有鐵路,由洪水橋前往人工島至港島西面,為一條直接快速路線,屆時洪水橋將會是屯馬綫、港深西部鐵路及往港島西面的三線匯聚之地。

劉國勳又提到,在批地模式方面,不能再以過往特區政府「自己興建,自己招租」的形式,必須有創新的模式,例如仿效內地定向招標,透過土地政策及優惠,讓一些龍頭企業落戶,「政府在這方面成立了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加強招標,而批地予龍頭企業還可另加條款,除了設有研究室,還可興建人才公寓。」

劉國勳又指出,特區政府將會在北都規劃為醫療科技、人工智能大數據及新能源等方面的發展,本月底新田科技城詳細規劃亦會出爐。「香港可以作為一個引擎,帶動整個灣區的發展。」

善用北都地理特點

夥深圳定發展策略

元朗區議會區議會主席沈豪傑十分認同,北都不能只是把數個現存的新發展計劃放在一起便當作新大都會。沈豪傑指出,北都最大的優勢是其地理位置,與深圳一河兩岸,因此在規劃上必須與深圳深入溝通,定立清晰目標,讓兩地發展產生協同效應。

此外,沈豪傑贊成邀請外國和內地知名大學落戶北都,培育更多未來所需的人才。在供應土地方面,沈豪傑指除政府收地補償以外,他建議政府考慮加入合作模式,讓擁有土地的原居民和業主在特定範圍內根據政府規劃發展土地,讓他們成為未來發展的持份者和參與者,降低發展的成本和地區阻力。

交通方面,沈豪傑同意必須興建新公路和鐵路,把北都和中區連接起來,因此他支持交椅洲人工島計劃,因為上址是連接兩個都會區的聯繫點。此外,創科發展和共建共管的模式將涉及大量法律問題,沈豪傑建議把規劃中的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落戶北都,服務深港兩地的創科企業和更多不同類型的國際企業。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