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社評/推進沙頭角發展 開放禁區正此時

「邊境禁區」是歷史產物,必然隨着時代的前進而消失。沙頭角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被列為禁區,與世隔絕大半世紀,淪為「春風不度」的邊城。現在,隨着特區政府釋放加快開發沙頭角的訊息,沙頭角終於迎來華麗變身的契機,這是北部都會區建設的應有之義,也是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必然要求,更是當地居民的強烈呼聲。

「日出沙頭,月懸海角」。沙頭角因美景而得名,這裏曾為海港和產鹽地,商旅雲集,更曾通過火車。但自從被港英政府列為禁區,沙頭角發展長期處於冰封狀態。上世紀八十年代內地改革開放初期,沙頭角中英街成為眾多內地居民一窺香港繁華的窗口,一度重新熱鬧起來。但香港回歸後,多個口岸開放,沙頭角再度沉寂。在各方強烈呼籲下,自2012年起,特區政府分三階段開放「邊境禁區」。沙頭角已釋放超過2000公頃的土地,現時禁區只剩下沙頭角墟及邊境地帶,但總體來說,沙頭角發展極其緩慢。

在香港回歸祖國近26年的今天,沙頭角有如時光停頓,發展定格在上世紀中葉,這是說不過去的。相比一街之隔的深圳鹽田區發展日新月異、高樓林立,更是判若雲泥。沙頭角太落後了!這是沙頭角居民的心聲,也是遊客的感慨。開放和發展沙頭角早已是民心所向,正如當地居民指出,希望借助北都發展之東風,「可以為沙頭角帶來新的春天,新的轉機,不再是一潭死水。」

令人欣慰的是,沙頭角開發近來已提上日程。去年開始,沙頭角實行第一階段開放,周六、周日和公眾假期接待旅遊團,但只能在指定地點停留半小時至一小時。今年初開始,旅遊團人數增至每日700人,個人遊增至每日300人,且每日開放。到明年初,每日接待遊客數字將增至1000人。不能大幅開放的原因,是各方面設施未能配合,接待能力嚴重不足,也有人擔心突然有太多遊客湧至會打亂日常生活的節奏。

推動沙頭角發展已是社會共識。發展要有緊迫感,速度太慢,跟不上時代變化,追不上大灣區建設的步伐,不符港人期望。首先,特區政府推動北部都會區建設,沙頭角是其中一塊重要拼圖,不能「獨缺」;其次,深圳市為發展沙頭角一帶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經有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和路線圖。當然,全力推進沙頭角發展不能只靠深圳,香港這一邊必須全力動起來,乘熱打鐵,共同努力將沙頭角建設成大灣區的一個重要示範區。

沙頭角擁有豐富的文旅資源,這裏山水俱佳,風光旖旎,生態環境一流;這裏蘊藏豐富的客家文化,有不少文創活動地區;沙頭角更是當年東江縱隊的活躍地區,可發展愛國文物徑。而作為沙頭角核心的中英街,堪稱「禁區中的禁區」,是香港與國家一度分開但血脈相連的歷史見證,也是內地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發展成為地區性乃至國際性旅遊消費區,極具潛力。

發展沙頭角近日再添動力。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近日談到重建後的皇崗口岸將實施「一地兩檢」方案時,表示特區政府積極研究創新通關模式,重建後的沙頭角口岸將率先實施「兩地一檢」方案,釋放出加快推進沙頭角建設的重要訊息,引起社會高度關注。昔日禁區將成為未來發展的熱點和跨境合作的前沿陣地,令人充滿期待。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