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井水集/輸入外勞需做好配套\龍眠山

有消息稱,特區政府擬透過特別計劃,在建造業和機場分別輸入過萬名外勞,亦會輸入數百名旅遊巴和專線小巴司機。香港需要外勞補充本地人力資源的不足是不爭的事實,但引入外勞的同時,更要推出配套措施保障本地就業,減少社會摩擦。

香港失業率連跌12個月,最新失業率為3%,回到疫情前,接近全民就業,反映人力資源緊張。就行業來看,建造業是重災區。其中建造業目前缺少技術工人約1萬人,未來4年將增至缺少4萬人;專業人員由缺少約4000人增至6500人。就機場來看,一些服務公司缺3成至4成人手,若問題得不到解決,勢必拖慢本港航空業的復甦進度,影響香港作為空運樞紐的地位。

小巴及旅遊巴方面約缺少1千名司機。一些巴士公司長年招人惜應聘者稀少,導致一些路線無法復常,一些司機需加班工作,而超時必然增加道路安全事故。

香港需要輸入外勞,但話題敏感,爭議不小。勞工組織向來持反對立場,擔心打破本地人的飯碗,社會上也有聲音不滿偏幫商界,罔顧本地人的利益。放眼全球,沒有哪一個地方不因為輸入外勞而引發爭議。鑒於此,特區政府需要增加透明度,進一步解釋輸入外勞的必要性、迫切性,更需要推出配套措施,確保輸入外勞不至於影響本地勞工優先的原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加坡一向輸入外勞,去年底進一步放寬服務業及建造業的外勞比例,前者增至10%,後者增至15%,其外勞佔本地人口的比例遠遠高於香港。另一方面,新加坡規定申請外勞的公司,為本地員工提供培訓、升職和加薪的機會,本地公司每承諾培訓一名本地工人,可獲得一個外勞名額的獎勵,這種將輸入外勞與本地培訓直接掛鈎的做法,值得香港借鑒。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