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資源分配/「場地夥伴計劃」需檢討

  上圖:西九文化區的演出場地十分搶手。下圖:油麻地果欄在馬浚偉眼中是一道美麗的風景。\資料圖片

專訪地點約在葵涌一幢工廈內的馬浚偉咖啡工作室。當前這裏主要用來拍攝和錄製節目,對於老生常談的香港藝術場地不足的問題,馬浚偉有自己的想法。「我一個老百姓,都有自己小小的『黑盒劇場』。為什麼?」馬浚偉坦言,因為他很害怕租地方排戲,「租地方排戲多艱苦啊,我情願找一個工廈改造成可以排練的地方,香港肯定有這樣的地方。」

他提到康文署自2009年開始推行的「場地夥伴計劃」,該計劃旨在讓演藝場地與演藝團體/機構建立夥伴關係,場地夥伴可獲優先訂租場地設施、免費工作間、額外宣傳安排和籌辦活動的部分節目費,但計劃的合作對象相對固定,馬浚偉直言:「我覺得康文署的『場地夥伴計劃』是需要檢討的。彈性應該要更大些。」

馬浚偉建議政府可以成立一個小組,專門去發現香港有哪些地方適合被改造成演出場地。他談到:「西九文化區的檔期常常滿檔,很需要多找一些場地提供給表演藝團。」並表示:「可以和民政(事務局)、屋宇署、教育局、學校商量,做一個統計,將一些工廈、停用的商業樓層、學校的荒置空間等等,改造成為演出場地,當作話劇、演唱會、展覽等場所。」他說:「我們也可以和地產商洽談,因為我們需要一些地方,看對方能不能租出來,然後,政府把它們改造成可以演出的場地。」香港要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就要做好準備迎接來自內地和國際的藝術團體,馬浚偉表示:「一定要去尋找藝術空間,而且肯定有,香港空置的地方多的是,只是資源沒有配置好。」

他還建議,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藝術場地也可以在考慮範圍之中。「香港屬於大灣區城市,我現在的每個計劃都會考慮香港與周邊城市的關係。」

對於未來如何繼續發掘更多的藝術空間,他表示政府可以考慮用三分之一的價格租給藝術工作者,只是如何進行資源分配,馬浚偉提到,「比如一個場地,如何判定租給誰,我們也收到過投訴,認為藝發局只撥款給自己喜歡的(團體)。」馬浚偉表示解決信任問題,「步驟上除了透明,也要加強監督。」包括比過往更高密度的定期反饋,「不能讓大家覺得不公平。」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