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焦點新聞/福島魚 輻射勁 食環署:密切監察

  圖:部分香港市民對日本進口食品表示擔憂,圖為市民在銅鑼灣一間超市的日本食品貨櫃前徘徊。\大公報攝影組

日本不理全球多國反對,執意排放核污水落海!日本東京電力公司5日發布報告稱,上月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內捕獲的海魚「許氏平鮋」體內放射性元素超標「銫」的含量超標180倍,但仍準備在今夏排放核污水入太平洋。日媒揭露6月5日東電已開始向核污染水排海隧道注入海水。

多國政府及民眾齊聲斥責日本一意孤行,危害全球,有專家更形容日本製造生態大災難。本港食物環境衞生署回覆《大公報》強調,食安中心已加強日本進口食品的輻射檢測,會密切監察福島排放核廢水的最新情況,並採取合適的相應措施。有立法會議員指既然日本執意排放核廢水,應即時禁止日本漁農產品進口本港。\大公報記者 梁雅琳 邵穎

福島核電事故發生後,本港對日本進口食品實施進口管制及輻射檢測措施。食物環境衞生署回覆《大公報》表示,從2011年3月至2023年5月期間,食安中心共檢測了超過77.8萬個日本進口食品樣本,當中約12.5萬個(約16%)來自受影響的五個縣,所有樣本的輻射檢測水平均沒有超出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指引限值。

食環署表示,因應媒體報道有關「許氏平鮋」(black rockfish)被驗出「銫」含量達每公斤1.8萬貝克勒爾,食安中心已加強對來自日本的食品的輻射檢測。署方強調,會密切監察日本進口食品和福島核電站排放廢水的最新情況,評估風險及採取合適的相應措施。

日本東電公司5日發表報告,指今年5月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內捕獲的海魚「許氏平鮋」體內放射性元素「銫」的含量達到每公斤1.8萬貝克勒爾,超過日本食品衞生法所規定標準180倍。被捕獲海魚的位置,位於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至4號機組靠海一側的防波堤內,並有放射性物質濃度較高的核污水流入。東京電力公司表示,將設置多張護網,防止魚類游出港灣。

「銫」是核爆炸或鈾燃料元素分解後的產物,人體體內或附近環境有高濃度的放射性銫會導致噁心、嘔吐、腹瀉、出血、昏迷甚至是死亡。今年2月,福島縣附近海域捕撈的鱸魚體內檢測出銫-137含量超標,當地海鱸魚被暫停上市;去年2月,福島出產的許氏平鮋因放射性銫超標被禁售,這也是福島許氏平鮋第三度禁止銷售。

鍶-90為一類致癌物

日媒報道,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於6月5日開始向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隧道中注入海水。據東電公司表示,6日白天排海隧道內將注滿約6000噸海水。東京電力公司表示,還有一些與排放相關的設施尚未完工,例如用於排放前暫時儲水的水槽等,計劃6月底前完成全部工程。

東電公司早年聲稱,經過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處理的核污染水只有氚超標,但2018年被揭露還有碘-129、鍶-90、釕-106、碳-14等其他放射性元素超標,其中碘-129可導致甲狀腺癌,鍶-90被世衞組織列入一類致癌物清單,易致白血病。

根據德國基爾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的此前的電腦演算結果,福島核污水從排放之日起,57天內放射性物質就將擴散至半個太平洋區域,3年後美國和加拿大就將遭到核污染影響,10年後蔓延到全球海域,對海洋環境、漁業資源、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產生重大影響。

全世界受到二次傷害

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中國理事張克儉5日強調,福島核污染水總量之大、成分之複雜、處置周期之長史無前例。處理後的核污染水中仍有多種放射性核素含量超標,成熟性和有效性有待驗證。日本妄圖掩蓋核污染水排海危害,在未對有關技術和淨化裝置長期可靠性進行驗證的情況下強行推進排海計劃,不可接受。

中國常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李松指出,日方在沒有充分論證排海以外其他處置方案的情況下,從一己私利出發,單方面決定將核污染水向海洋一排了之,這將使福島核事故污染風險轉移到鄰國和周邊環境,進而導致全世界、全人類受到二次傷害。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