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知見錄/AI絕糧\胡一峰

AI的新聞每天都在出現,而且幾乎每次都是對人類的「暴擊」,智力上的或心理上的。套用一句俗透了的話,在今天,AI勝過人已不是新聞,人勝過AI才是新聞。不過,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倒似乎帶來了一些不一樣的「好消息」。

有人測算,全球數據存量的增長跑不贏AI訓練數據集,大概再過三四年,AI的訓練材料找起來就很困難了,再過三十多年,全部的訓練材料將都被用盡。我們知道,AI之所以厲害,並非天縱英才,而是被訓練出來的,而訓練就需要數據。魚兒離不開水,瓜兒離不開秧,搞AI離不開大數據。餵給AI的數據越豐富,它就長得越茁壯。如果前面說到的測算是對的,那麼,三十多年後,AI面臨「絕糧」的困境,到那時,AI的學習速度會變慢,甚至停滯。

在沒有AI前,我們感覺人類社會的數據是「無限」的,永遠無法窮盡。其實,所有的無限,都只不過是人的能力的有限。航海術沒有問世的年代,古人看大海必是汪洋無限的,後來技術進步了,從經驗上知道海亦有邊。AI「絕糧」本身是其有限的暴露,而這種有限說到底是人類的有限,就像AI說到底是人類的分身。

不過,一旦沒有了大量新數據的餵養,AI能力的增長是否一定會變慢甚至停滯呢?我想,科學家應該會有精準的答案。以我的文科腦洞來想,即便沒有專門的數據投餵,但如果AI被廣泛用在生活中,它和人類交往時獲得的「閱歷」,是否也會成為它「智慧」增長的新糧食呢?畢竟,大部分普通人在日常情境下的所言所行,絕大多數沒有變成數據。我們從幼年少年長到青年壯年以至進入暮年,對外界新知識的吸納漸趨緩慢,智力即便不退化恐怕也不會像青少年時那般增長,情商的提升卻是一輩子的修為,所謂「人老精鬼老靈」也。而如果AI的目標真是成為人,那麼,改換糧食種類,正是應有之義啊。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