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井水集/藥物審批與時俱進\龍眠山

治療癌症的進口藥非常昂貴,有些「抗癌神藥」逾百萬元一劑,非一般家庭可以承擔。有患者轉而使用國產藥,成效顯著,價錢則便宜得多。有團體促請政府「拆牆鬆綁」,效法澳門審批制度加快引入國產藥,值得有關部門研究。

香港的抗癌藥大多為歐美進口,少見國產藥,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採用的藥品審查標準對接歐美,且歐美在癌症藥研究方面長期走在世界前列,社會上形成了「藥品唯有西方好」的觀點,國產藥則被視為「低人一等」。然而,這種觀點已不合時宜了。

內地正從「製造大國」升級為「智造大國」,從天宮到高鐵,從民用到軍用,都躋身國際一流行列,藥物創新方面也進入快車道,這得益於藥物評審制度的重大改革、資本的湧入以及人才的積累,國產新藥在滿足內地市場需要的同時,也不斷走出國門。近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在其網站發布的最新消息稱,正在放寬某些化療藥物的規定,以解決抗癌藥物不足的問題,並且已批准一款從中國進口的化療藥物。這款藥物來自山東一家藥企,這也是該公司對美出口的第24個製劑產品。

內地是國際上最大的製藥材料供應地,近年不斷有研發新藥申請到歐美上市,部分申請已獲批准,這說明中國製藥水平愈來愈得到國際社會認可。既然歐美都可以採用中國藥物彌補本身的不足,香港也更加可以。

香港引入國產藥,可為病人提供多一個選擇,這並不意味着香港要降低審批標準。香港有一套嚴謹的藥物審批制度,不論引入外國藥還是內地藥,都是嚴格依法依規而行,採取高標準,品質絕對有保障,市民大可以放心。事實上,去年疫情期間,退燒藥「撲熱息痛」缺貨,香港也曾引入內地相關藥物,解決了市民一大難題。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