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記得,兩年前的中秋月圓夜,「灣區升明月」大灣區電影音樂晚會首度登場,便以全明星陣容、全金曲歌單,引發代際共鳴。筆者身為香港流行文化的追夢人,亦是人生第一次以追看晚會取代夜遊賞月,作為中秋的主打節目。時隔兩年,「灣區升明月」大灣區電影音樂晚會渡江而至,在回歸紀念日到來之際,上演一幕聲影耀香江,毫無懸念地再一次引起全城熱話。
在劉德華《中國人》、李克勤《紅日》、杜德偉《信自己》的激情高歌中,在趙傳《我是一隻小小鳥》、伍思凱《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草蜢《失戀陣線聯盟》的痴心傾訴中,早已逝去的青春再一次邂逅熱血,不再無處安放。在汪明荃《萬水千山總是情》、張柏芝《星語心願》、陳松伶《笑看風雲》、溫兆倫《一生何求》的真心演繹中,在趙雅芝和呂良偉《上海灘》、林保怡和陳慧珊《留痕》的深情對唱中,早已遠去的歲月再一次穿越時空,好似昨日重現。尤其令人怦然心動的是,當特邀嘉賓徐小鳳驚喜出場,接連獻唱《風的季節》《明月千里寄相思》《順流逆流》三首金曲,在餘音繞樑的美妙旋律中,徹底喚醒了花季的沉睡記憶,以致午夜夢回,任憑如煙往事紛至沓來,欲語還休……
「灣區升明月」大灣區電影音樂晚會已然成為經典與時尚交相輝映的年度視聽盛宴,於回望、守望和展望的目光交織中,徜徉光影與樂韻的藝文長河,致敬傳承,創新求變。不同代際的經典金曲與偶像巨星匯聚一堂,為每一代人打造了投射青春的大舞台,各適其適。晚會暗藏代際密碼的「回憶殺」,更是重現了香港流行文化的黃金時代,令幾代人在致敬經典的同時,亦致敬漸行漸遠的青春。
對於曾經風靡華人世界的香港流行文化而言,二○二三是一個特別的年份。今年是溫拿樂隊成立五十周年、Beyond樂隊成立四十周年,也是Beyond主唱黃家駒逝世三十周年,以及陳百強逝世三十周年,張國榮和梅艷芳逝世二十周年。提筆之際,又驚聞李玟辭世噩耗,更平添了無限唏噓。
流行文化一直是香港出版經久不衰的一大題材,在經年累月的紙墨留香中,定格成為不滅的光影與不朽的音符。舉辦在即的第三十三屆香港書展,作為年度閱讀盛事,亦有不少致敬光輝歲月的流行文化講座。屆時,除了「溫拿五十 由始至終」、「盼望的緣份——陳百強」之外,還有《踏着Beyond的軌跡》專欄作家關栩溢經過十五年精心醞釀,以歌詞為載體追尋Beyond的軌跡,從音樂和文字角度深入分析作品歌詞,再現Beyond樂隊發展歷程,同時見證時代變遷;還有一眾兒童節目男主持聚首一堂,暢談不同年代「哥哥與我」的趣聞軼事,側面反映香港兒童電視節目與時俱進的圖景;還有資深電影人、《斷箭行動》《奪面雙雄》幕後推手張家振對話泰迪羅賓和司徒衛鏞,一同分享他的電影人生,講述香港、荷里活、北京三地的製作經歷,重溫香港電影流金歲月,寄語新生代電影工作者傳承香港電影人精神……
夜闌人靜之時,天邊新月如鈎,不免再一次感懷曾經身臨其境的香港流行文化,亦感恩有幸與一眾巨星同斯世,在傳世光影與樂韻的陪伴之下,以青春的笑與淚作為見證,共同走過如許璀璨的黃金時代,終究不負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