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公評世界/烏克蘭加入北約成為美國攫取戰後利益的籌碼\周德武

7月11日至12日,北約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峰會。輿論的焦點之一是北約會否向烏克蘭發出入約邀請。為此,成員國內部進行了激烈爭論。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會議和上次峰會一樣,日本、韓國、澳洲和新西蘭等亞太四國成為其夥伴國應邀出席。作為一個北大西洋的軍事組織,公然將黑手伸向亞太地區,完全超越其傳統的地理區域,這種極具侵略性的擴張行為,進一步向世界表明,北約口中所稱的防禦組織,其實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破壞世界和平的戰爭工具。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對這次峰會的期望值很高,他一直敦促北約國家向烏克蘭發出入約邀請,並確定具體的時間表。當得知這次峰會並不能實現他的願望時,其失望之情溢於言表,稱北約的做法「十分荒謬」。來自東歐以及前蘇聯的北約成員國是烏克蘭入約的積極推動者,而德、法、美則對烏克蘭加入北約相對謹慎。拜登行前在接受CNN記者採訪的時候明確表示,「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時機還不成熟。」美國非常擔心,此時烏克蘭與俄羅斯處於交戰狀態,貿然讓烏克蘭加入,等於把這場代理人戰爭變成俄羅斯和北約之間的直接戰爭。但烏克蘭和波羅的海等國則認為,盡早讓烏克蘭加入北約,將對俄羅斯接下來的軍事行動構成強大的威懾,有利於俄烏戰爭的結束。

維爾紐斯峰會召開前夕,美國公然向烏克蘭提供殺傷力極大的集束彈的舉動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去年白宮發言人普薩基還曾表示,使用集束彈是犯罪行為,今年美國就改了說辭。拜登本人的解釋是援烏的彈藥消耗殆盡,是不得已而為之。拜登的這一表述在美國國內掀起軒然大波。一些人認為,拜登自曝「家醜」,似有洩露軍事機密之嫌,同時也給俄羅斯增添了更多底氣。看來耗不起的不是俄羅斯,而是北約國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西方國家的實體產業早已空心化,戰爭讓西方的武器供給捉襟見肘,如何趁此機會振興國防工業和實現再工業化,是俄烏戰爭給西方國家的最大教訓和啟示。

為了繼續讓烏克蘭充當打手,美國必須給烏克蘭畫上一個大餅,另一方面在何時加入北約的問題上又遲遲不鬆口,始終吊着烏克蘭的胃口。很顯然,美國不想放棄牽制烏克蘭的這張「王牌」。截至目前,美國在烏克蘭已經投下了數百億美元,而這部分錢怎麼收回變得十分關鍵。

美國國務院前政策規劃司司長哈斯最近稱,烏克蘭要想收回失地幾乎是不可能的。換句話說,烏克蘭最終將不得不接受一個不包括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地區領土的現實。顯然,美國政府內部也在對戰後烏克蘭進行戰略安排。而如何對烏克蘭進行徹底改造以符合美方利益,無疑是考慮的重點。為此,美國必須把烏克蘭加入北約作為一個抓手,從而保持對烏克蘭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影響力。可以預料,戰後烏克蘭要想捍衛經濟主權的可能性將越來越小。畢竟烏克蘭的巨大戰爭消耗以及戰爭借貸,實質上把自己的未來抵押給了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

6月21日至22日,來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和企業代表齊聚英國倫敦,就烏克蘭重建問題召開相關會議,在如何瓜分烏克蘭的問題上,西方國家蠢蠢欲動。早在2022年,烏克蘭政府就與美國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 Rock)簽署相關協議,將烏克蘭戰後重建工作外包給貝萊德公司,授權這家公司為烏克蘭設計投資框架並提供相關諮詢。2023年2月,摩根大通也加入其中。這一系列動作無疑讓美國公司贏得了先手,為提前介入烏克蘭的未來投資提供巨大信息優勢。接下來,美國將充分利用在烏克蘭的優勢地位,對烏克蘭的政治及法律體制進行西式改造,服務於資本家的利益,從而將烏克蘭變成美國的「現金奶牛」。

國際安全的悖論是,北約東擴表面上是為了歐洲安全,結果歐洲變得更不安全。如今北約又將觸角伸向亞太,亞太地區注定也會變得不安全。澳洲前總理基廷一針見血地指出,「歐洲人在三百年的大部分時間裏,都在相互爭鬥,包括在過去一百多年裏帶來兩次世界大戰,他們將這種惡意的毒藥出口到亞洲,就像給當地帶來瘟疫一樣。」

在維爾紐斯峰會召開之前,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外交事務》雜誌撰文稱,北京當局威脅其鄰國,並且霸凌其他國家,中國政府在國外與國內推行的政策,均對北約的安全、價值和利益構成挑戰。他的這段話被搬進了北約峰會的聯合公報之中,不過有點記性的人都知道,這段話只不過是照抄了美國對中國的新定義。北約在日本設立辦事處一事,因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反對,最終從聯合公報中刪去,留待下一屆峰會再討論,但北約將觸角繼續伸向亞太的步伐並不會停止。日本等國引狼入室的行為無疑是對亞太地區和平的二次傷害。日本表面光鮮、街道清潔,但內心世界並不那麼乾淨,這種以鄰為壑的政策終究會搬石砸腳。烏克蘭在戰略選擇上一直希望投入北約的懷抱,處處與俄為敵,結果是兩國兵戎相見。日本法西斯主義者在上個世紀做過錯誤的戰略選擇,結果把亞太拖入戰爭的深淵,中國是最大的受害者。這一次,日本會不會重蹈歷史的覆轍,我們正拭目以待。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