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社評/防患於未然 完善災害應急體系

香港接連遭遇強颱風及世紀雨災襲擊,香港在防災和預警方面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雨後全港發生數十宗山泥傾瀉事故,十多所學校無法正常開課,港島豪宅紅山半島有獨立屋淪為危樓,更加令人警惕。氣候變化令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香港各界要居安思危,作最好的準備,做最壞的打算,才能從容應對風雲變幻,最大程度保護市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香港是多山環境,很多樓宇建在斜坡附近,存在一定隱患,一旦發生山泥傾瀉後果不堪設想。多年以來,特區政府在疏通渠道和斜坡維修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為不少地方效法取經的榜樣。而且,每次颱風之後,特區政府都不斷地總結經驗,堵塞漏洞。譬如前些年西環海味街常有水浸問題,整治渠務後,效果立竿見影。又如前些年港島杏花邨在強颱風襲擊時有海水倒灌問題,加強防護措施後,問題得到了明顯改善。香港之所以能挺過強颱風「蘇拉」來襲,又挺過隨後而來的世紀黑雨,這除了特區政府應變措施奏效,更因為香港在防災基建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颱風「海葵」為香港多地帶來一日600毫米雨量,為香港全年雨量的四分之一,是1884年有紀錄以來的最高紀錄,因此有「世紀雨災」之稱,也有人形容是「500年一遇」。不錯,這樣的惡劣天氣在過去極為罕見,但在全球氣候變化、極端天氣可能成為常態的未來,誰也不敢擔保不會出現「千年一遇」的極端天氣。在那種情況下,一向行之有效的香港防災系統很可能無法抵禦。在電影中出現的災難畫面,很有可能在現實中發生。

且不提未來情況如何,事實上,香港未來幾日仍有大量降雨,已經吸納了大量水分、危機處處的山體,隨時有可能出現更大面積的傾瀉。特區政府全面檢查全港斜坡,制定維修方案,實屬頭等大事。

敬畏大自然,莫存僥倖之心,有備方能無患。行政長官李家超近日強調,香港的當務之急是做好善後工作,並要總結經驗,做好預警工作,體現了特區政府的危機意識。事實上,香港過去安全,不代表現在安全,更不代表未來安全。正如港大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陳驥教授指出,兩年前河南鄭州的暴雨已經給了香港警示,未來出現極端天氣的頻率越來越高,關鍵在預防。香港應從評估城市不同區域發生巨災時的不同危害程度、救災的難易程度、災後的恢復能力方面,利用人工影響天氣技術等方面去建立和完善防巨災體系。

現代科技發展,提高了對天氣的預測能力,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防災與應急體系。密切監測每小時降雨量,這對防洪預報是非常重要的數據,一旦發生強降雨,政府需要及時行動,包括關閉地鐵閘口、關閉地下隧道等;同時政府要及時發放資訊到市民手機中,在這方面,深圳市今次做得不錯,當日已提前向市民多次發出預報,令大家有所防範。雖然未必所有預警都一定準確,但這是必須之舉,科學雖非萬能,但無科學絕對不能。讓市民在防災方面做到心中有數,才能臨急不亂。

香港是福地,這既是許多客觀因素促成,也與全體港人共同努力密不可分。災後需要反思、總結,需要共同努力構築和完善香港防大災體系,不斷提高香港的安全系數。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