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今天起一連兩日在香港舉行,這是香港疫後首次以實體形式舉行論壇,適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意義重大。
今次論壇將有6000多人出席,參加代表團達100個,至少有10個國家的政府高層與會,將簽署20份合作備忘錄。這些創紀錄的數字彰顯國際社會對香港疫後重返國際舞台的信心,也是香港展現作為「一帶一路」功能平台及重要節點的大好機遇。香港要緊緊抓住這個機遇,更加積極主動、更加深度地參與及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鞏固提升香港的整體競爭力。
「一帶一路」是國家發展戰略,關乎香港的未來。首先,這是國際政治複雜多變下的必然選擇。美國視中國為頭號大敵,從經濟、貿易、科技等領域全方位圍堵中國,作為中國特區的香港也成為其打擊的對象,這就是2019年修例風波爆發的大背景。香港與歐美的關係無法再回到從前,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一帶一路」就是香港需要尋找的新市場、新路向、新機遇,未來必須抓住。
其次,這是世界經濟格局嬗變的必然結果。過去二十年間,發達國家經濟體量的全球佔比不斷萎縮,發展中國家的佔比則不斷增加。英國「宏觀經濟研究公司」在今年四月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以購買力平價為基準,以中國為主導的金磚五國貢獻了全球31.5%的GDP,反觀西方G7集團則佔全球GDP的30.7%,金磚國家的風頭蓋過G7,難怪許多國家排隊申請加入金磚組織。
展望未來,東升西降的勢頭進一步加速,普華永道報告預測,到2042年,全球經濟總量將比2016年翻一番,中國、印度、印尼、俄羅斯、巴西、墨西哥、土耳其等新興七國的經濟總量將佔全球GDP近一半,而西方G7的全球佔比則進一步萎縮至20%,此消彼長更為明顯。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香港必須與時俱進,在發展與西方國家經濟關係的同時,投入更多精力開拓西方以外國家的市場,而這些國家大多在「一帶一路」沿線。「一帶一路」對香港越來越重要,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是相關國家的基建需要資金和專業服務,這是香港的服務強項;二是香港特區可扮演「一帶一路」國家和中國內地之間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展現香港「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
相比歐美國家,香港對「一帶一路」上的許多國家較為陌生,開拓新市場也面臨新挑戰。特區政府加強了這方面的工作,行政長官李家超出訪的兩個地區,正是中東和東盟國家,這也是香港未來拓展的重點地區。
今次的「一帶一路」峰會恰逢「一帶一路」倡儀十周年這個時間點,既回顧過去總結經驗,更展望未來,香港要將這個峰會辦成合作的平台、簽約的平台,變成實實在在的發展契機。
正因為今次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意義重大,《大公報》一早作好準備,連日推出相關專題,探討共建「一帶一路」為香港提供的新機遇,拋磚引玉,既是盡倡議型、智庫型媒體的應有責任,也是引領社會輿論,聚焦香港全力發展經濟這一中心主題,全力支持特區政府施政。只要我們群策群力,香港這個共同家園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