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葉小綱:用世界的方式表達中國故事

  左圖:芭蕾舞劇《紅樓夢》作曲者、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創院院長葉小綱。\大公報記者胡永愛攝;右圖:芭蕾舞劇《紅樓夢》別具中國意韻審美。\受訪者供圖

「第一次現場聽到、看到交響樂搭配這麼傳統的題材」、「很特別的演出」、「太震撼了」、「原來西方樂器也可以很好地演繹中國風」……9月14日、15日晚,芭蕾舞劇《紅樓夢》在深圳保利劇院演出結束後,現場觀眾被精彩表演所感染、遲遲不肯散去。芭蕾舞劇《紅樓夢》作曲者、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創院院長葉小綱,在謝幕時刻與中央芭蕾舞團的舞者們、樂團指揮范妮一同向觀眾一遍遍致意、一遍遍道別。\大公報記者 胡永愛

這是葉小綱時隔近20年後,再一次為大型舞劇進行音樂創作。從序幕到尾聲九場、135分鐘的表演中,葉小綱創作了20多首音樂貫穿始終,「工作量極大,耗費了大半年的時間才完成。」葉小綱表示。

用音樂創作最「出格」的黛玉

對國人來說,《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也是家喻戶曉的影視IP,熟悉程度可想而知,而這,恰恰成為葉小綱創作音樂時最大的難點:「100個人對《紅樓夢》可能有100種看法,眾口難調;再者,藝術創作本就是一種主觀意識形態的表達。」葉小綱在為《紅樓夢》作曲時,不僅從絕大多數觀眾的角度出發,同時也加入了自己的理解。

舞劇中,林黛玉出場時,是「坐船北上,櫓聲搖月,桅影帶霜」。這極具畫面感的場景讓葉小綱覺得,林黛玉的性格內核是堅強、堅毅。於是,他創作林黛玉的音樂主題在音程關係上充滿大跳,形成了堅毅、鮮明的表達效果,同時塑造出她內心高潔、不落世俗的形象。「關於林黛玉音樂主題的創作,我應該是目前所有中國音樂家裏最出格的。」葉小綱表示,中國很多的舞台作品都把林黛玉寫得柔弱,然而他卻反其道而行之,把她寫得外柔內剛。

葉小綱的偏愛不止黛玉,亦有寶釵,他為薛寶釵創作的主題音樂也很美好。一些《紅樓夢》讀者眼裏薛寶釵是聰明而勢利的代表,「其實她德容功貌,肌骨盈潤,舉止嫻雅。」

西洋樂器呈現中國旋律

在深圳保利劇院演出現場,舞台下「藏」着總人數約80人的交響樂團,為此次演出演奏音樂。《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而交響樂中皆為西洋樂器,其是否適合《紅樓夢》的呈現,成為很多人的疑問。

實際上,葉小綱為其所作的音樂,是與本民族的審美習慣密切關聯的,也是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旋律和風格的。但葉小綱同時為自己設置了一項特別的挑戰:在不用任何民族樂器的前提下呈現中國的旋律。「《紅樓夢》的音樂具有鮮明的中國風格,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古典旋律或電視劇配樂的風格,它符合芭蕾舞的特徵,具有可舞性,同時又比較現代。」葉小綱介紹。也因此,現場觀眾能感受到這是具有中國古典浪漫主義的舞劇音樂,但也用西方音樂的形式表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燦爛圖景。

此外,近些年中國傳統文化在海外頗受關注與歡迎,葉小綱認為交響樂團現場演奏的方式會更容易在國外找到適合的樂團,這樣才能讓《紅樓夢》走出國門、以更低的成本傳播中國的舞劇,「用世界的方式講述我們的故事」。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