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引領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展望未來,「一帶一路」將釋放更大潛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主旨演講中,對香港提出了「四點希望」,包括聚焦專業服務,發揮人才優勢,促進提升「一帶一路」規則標準「軟聯通」水平;深化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夯實共建「一帶一路」民意基礎。這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發揮更大作用寄予的厚望。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多達數十個,人口逾40億,市場縱深,需求巨大且多樣化,對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事實上,當全球經濟疫後復甦乏力之際,「一帶一路」國家的經濟活力迸發,東南亞和中東一些國家的經濟增長率甚至達到7%。特別是中東產油國家近年大力拓展非石油經濟,包括綠色科技和綠色經濟,為香港大展拳腳提供了契機。特區政府以中東和東南亞市場為拓展重點,今次高峰論壇更設立「中東專場」,體現香港深耕中東新市場的用心。
經濟貿易合作需要人才來完成,而香港擁有大量熟悉國際市場運作的專業人才,涵括金融、法律、會計、航運、物流各方面,可以為內地企業「走出去」、外國企業「走進來」發揮催化劑的作用。以法律為例,香港是中國唯一實施普通法的地區,國際經濟貿易合作涉及的協議乃至業務糾紛、爭議解決,多以普通法處理,這使得香港在法律服務方面擁有先天優勢。香港要用好這些專業優勢,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各種規則對接,創造更好的條件。
中央支持香港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保持普通法制度,這有利於香港培養相關人才,有利於香港強化競爭力。由中國發起、眾多國家協商建立的國際調解院,是一個以條約為基礎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其籌備辦公室設在香港,這是中央重視香港、支持香港的有力體現。
根據「十四五」規劃,香港將發展「八大中心」,包括發展亞太區國際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中心,同樣離不開國家對香港的信任和支持。專業人才多多益善,人才不僅靠本地培養,也要靠海外引進。特區政府在全球「搶人才」,其中不乏熟悉「一帶一路」的人才。
香港的另一大優勢是中西文化薈萃,有助深化中國與外國的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夯實共建「一帶一路」民意基礎。當今世界,國際地緣政治複雜多變,美西方出於圍堵中國的邪惡用心,「妖魔化」中國甚囂塵上,「一帶一路」也未能幸免。過去十年來,美西方從未停止對「一帶一路」的造謠中傷,通過炒作所謂「中國威脅論」、「債務陷阱論」等,為中國與有關國家的每一個合作項目製造噪音和阻力。眼看此計不成,美西方另施一計,最近在二十國峰會上拼湊所謂「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擺明與中國的「一帶一路」打對台。
在美西方全力遏制中國且壟斷國際話語權的情況下,「一國兩制」下的香港要承擔起說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的重任,增進「一帶一路」國家民眾對中國的正向了解,讓更多的人知道中國為他們帶來的不是威脅和陷阱,而是活力和機遇,是實實在在的利益。也唯有進一步鞏固支持「一帶一路」的國際民意,「一帶一路」事業才能走得更順利、更遠大。
從這個角度看,國家大力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是深謀遠慮之舉。文化、藝術有其共性,是公認的促進民心相通、增進彼此理解的重要渠道。以西九故宮博物館為主打的西九文化中心,承載着推廣中華文化的重任,中華文化的核心就是和諧發展,這會對「一帶一路」上的民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香港要發揮好教育方面的優勢,香港高校可以擴大招收海外學生的比例,中小學也可以對外開放,有針對性吸納「一帶一路」上的優秀生源,一來彌補香港本地出生率之不足;二來充實人才庫;三來深化香港與「一帶一路」共建方的人脈網絡,可謂一舉多得。
概括而言,「四點希望」契合了香港的獨特優勢,充分證明國家在設計「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時,始終以有利於香港發展為政策導向。這是國家對香港的實質性支持,也有利於香港發揮自己之所長、貢獻國家之所需。縱觀歷史,香港的每一次崛起都是在變局中實現的。現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勢頭不可逆轉,「一帶一路」風景壯麗,香港要抓住新的歷史機遇,用好中央的支持,發揮好自身獨特優勢,在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同時,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