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月滿中秋/香江明月夜 細味中秋時

一年容易又中秋,祝願各位人月兩團圓。

今年是疫後復常首個中秋節,有酒樓負責人表示,訂座率較去年上升五成。香港各區今晚也有大型的綵花燈會、「夜繽紛」市集,市民可以熱鬧慶中秋。

中秋歡聚吃月餅、掛燈籠、齊賞月是節日傳統,從月餅包裝及食材的變化,到紮作燈籠技藝的改進,從中可了解香港普羅大眾的生活變遷、社會發展。但無論社會如何轉變,中國人希望與家人相聚的傳統是不變的。這個中秋節,邀請各位讀者與家人一起,邊嘗佳節美食,邊看《大公報》話當年。\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 陳淑瑩

月餅進化史

蠟紙包裝

月餅一筒筒

五十年代,香港物資貧乏,只有在大時大節才有機會吃到重油香的食物,當時的月餅會用上豬油和雞油來製作。一盒月餅的價錢,並非每個家庭都能負擔,小市民買月餅是散買的,用蠟紙把月餅包成一筒,稱為「一筒月餅」,既吸油也方便攜帶。

硬紙盒送禮

大方得體

送禮的月餅會以紙盒作包裝,盒中有一張硬卡紙,並鋪上玉扣紙來吸收油分。用盒作包裝便不容易弄髒雙手,盒上也會畫上精美的應節圖案。當時有廣告會標榜附送精美鐵盒作招徠,用上鐵盒更高級。

經濟起飛

鐵盒變時尚

到了70年代,經濟起飛,市民會互送月餅。由於一次過收到太多月餅,鐵盒成為主流包裝,密封的鐵盒有防潮作用,可以延長保鮮期,方便收藏。

由「一筒月餅」、紙盒月餅,再到那個可以放在床下底、收藏現金首飾的月餅鐵罐……月餅包裝的變化,反映不同年代社會結構、生活文化的變遷。

科大學生首創3D打印月餅

今日中秋佳節,除了賞月外,當然少不了要吃月餅。近日,香港科技大學一班綜合系統與設計學系的博士生,於助理教授李桂君的帶領下,炮製出全港首批利用3D打印技術印製的月餅。

這些紫薯及奶黃口味的月餅,由科大團隊設計的食物打印機印製出來,而現時市面上的3D打印機只能印製肉類或朱古力等無需加工食物。團隊表示,食物打印機不但可以製作新口味的月餅,亦可製作曲奇或蛋糕等甜品。

科大這款食物打印機印製一個月餅需十分鐘,預計未來可進一步縮短至五分鐘左右。過程無需借助模具創作複雜的圖案,食材及分量亦可根據用戶的要求和營養需要度身定做。團隊將為打印機注入加熱功能,並已就此技術申請專利。換言之,未來新型打印機所製造的食物將無需另外加熱便可食用。

大公報記者郭如佳

花燈會猜燈謎 腦筋急轉彎

賞花燈是中秋節傳統活動之一,每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都會在多區舉辦大型綵燈晚會,除展出主題節慶綵燈和光影裝置外,更設有戲棚粵劇表演及雜技表演等,適合一家大小參加。

今年的中秋綵燈會分別在維多利亞公園、沙田公園和屯門公園進行。維園綵燈會規模最大,今年以「喜粵·光華」為主題,展示本地紮作師傅運用傳統方法製作的「月光縈繞·尋燈覓兔」綵燈,也有由佛山師傅創作的走馬燈「秋意月影耀良宵」、中國四時節氣及以粵劇棚戲為主題的巨型花牌綵燈組,現場並設有工作坊,入場人士可製作粵劇飾物和微型粵劇道具。

賞月亦是中秋必備節目之一,香港的賞月好去處包括中山紀念公園、維多利亞公園、添馬公園、西九藝術公園等。另一傳統是猜燈謎,人們會在燈籠上綁上寫有謎語的字條,供市民猜猜謎底。

紮作燈籠

甜美回憶

香港人過中秋佳節的指定動作是:大人吃月餅、賞月,小朋友玩燈籠。

中秋節掛燈籠起源有不同說法,有說源於西漢時期,原本是元宵節掛起來增添喜慶,到了唐朝,唐太宗鼓勵民眾在中秋節提燈籠,才變成民間習俗。

楊桃 玉兔 款款生動

傳統燈籠屬於紮作技藝之一,而紮作技藝已被列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港的紮作技藝普及始於1940年代末,不少內地紮作師傅來港,促進了紮作行業的發展;1950至1960年代,香港紮作行業迎來最蓬勃的日子,花燈紮作更廣受外國遊客歡迎,1960年代出口到英國、美國、瑞典和加拿大等國。

傳統燈籠亦經歷了多種變化,由最初的紙紮宮燈,到戰後有金魚、楊桃、玉兔紙紮燈籠,形態生動;還有自製的碌柚燈籠、牛奶嘜燈籠,全都是香港市民集體回憶。

時至今日,很多市民仍愛買燈籠過中秋,傳統手紮燈籠自然不乏捧場客。中秋前夕,元朗大橋街市都會變身「燈籠街」,成為佳節「打卡」熱點。

大公報記者鏡頭下的大坑舞火龍

大坑舞火龍已有百多年歷史。大坑本來是一條客家村,據傳於1880年,大坑曾發生瘟疫,為消災滅瘟,村民紮作一條龍,上面插滿香枝,在中秋前後,即農曆八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個晚上,舞動着火龍繞村遊行,沿途燃放爆竹,之後,瘟疫果然停止。此後,村民每年都進行三天的舞火龍活動,以保大坑合境平安。大坑舞火龍於2011年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放孔明燈 可判監禁

放孔明燈是中秋節傳統習俗之一,但提提大家,香港是禁止燃放的。

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三國時代大名鼎鼎的諸葛亮發明,原用作軍事通訊,後來變成祈福之用。

本港建築物林立,航班又頻密,放孔明燈可能危害安全及引起山火。根據《林區及郊區條例》(第96章),任何人在郊野公園或郊區非法生火或燃放孔明燈,定罪最高可判罰款二萬五千元及監禁一年。康文署表示,根據《遊樂場地規例》,在場地內放孔明燈,最高可罰款二千元及監禁14天。

翌日補假 今夜盡興

為何香港的中秋節假期,不是在正日而是翌日放假?這是由於政府考慮,大部分的中秋節慶活動也在夜晚,為了讓市民在中秋當晚更好地參與民俗節日,因此將中秋節翌日定為公眾假期,本港部分公司也會在中秋節當天,提前讓員工下班,方便回家吃飯。

澳門與香港一樣,也是安排在農曆八月十六,即中秋節翌日放假;中國內地則選擇在中秋節正日;中國台灣也是在中秋節正日放假。

仲秋之中豐收之時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中秋節粥飲食。」

中秋節起源有不同的傳說。有說是源於古代帝王祭月的禮制,《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後來貴族官吏相繼仿效,再傳到民間。晉代,人們開始在中秋賞月。直到唐代,便把八月十五日定為中秋節。

另有說中秋節與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莊稼成熟曰秋」,農曆八月農作物相繼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便把八月十五定為節日,八月十五在仲秋之中,所以稱為中秋節。

海旁賞月 時光倒流70年

中秋夜,月色美,不少市民扶老攜幼外出賞月,綵燈會人潮不絕,這夜香江格外熱鬧。1953年,大公報記者拍下一張市民在干諾道海旁賞月的照片。

干諾道在1903年落成,一直到1950年代均為海旁道路。196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對金融商業區辦公室的需求大增,於是政府再次開展大型中區填海工程,這次由上環港澳碼頭至金鐘皇家船塢全線將海旁向北推,創造出干諾道中以北的土地,成為新時代摩天大廈群的基地,從1960至1980年代間興建香港大會堂、天星碼頭、愛丁堡廣場、新郵政總局、康樂大廈、信德中心、交易廣場等。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