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井水集/「港味」黃金周\聞風

國慶長假開始,大量遊客湧入香港,街道上摩肩接踵,商場人頭湧湧。但細心的市民會發現,那些更具有香港特色、更有「港味」的景點和貨品,更受遊客青睞。這對香港旅遊業發展,不無啟示。

自年初復常,香港經歷了「五一」黃金周,但當時遊客人數仍屬一般。但「十一」黃金周則不同,不論是時間跨度,還是來港遊客數目,都不是一個層級,這是觀察遊客消費模式的最佳機會。

從目前情況觀之,有兩個明顯的變化:一個是「少了」。 據香港旅遊業議會表示,內地長假首日,入境旅行團只有約75團。而尖沙咀廣東道一帶的名牌店門口,雖然偶爾也有人排隊,但未見往日長時間大排長龍的情況。「買、買、買」,不再是遊客主要目的。

另一個是「多了」。西九故宮文化博物館、M+、香港歷史博物館等,一票難求;一些往日遊客罕見的「小眾景點」,包括離島、小村落等,遊客大幅增加。一些賣魚蛋的本地特色小食店,門口排起十多米長的人龍。

這一少一多,其實反映了旅遊模式的變化。事實上,如今內地居民網購方便,不必山長水遠來香港「打蛇餅」;國際奢侈品也少了以往的吸引力。遊客更注重獨特的旅遊體驗。

就如昨日有內地遊客提到,雖然內地也有燒賣、咖喱魚蛋等香港小食,但終究少了一份「港味」。上周大坑舞火龍之所以能吸引大量海內外遊客蜂擁而至,也是出於同樣原因。

時代已變,「一本天書讀到老」已不可能。香港繼續推動旅遊業復甦,要順應新趨勢,一方面要不斷提升服務質素,另一方面要挖掘香港的特色,展現與其他地方不同的魅力。這需要特區政府和整個業界共同努力。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