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幣圈風暴/JPEX削信心 有意炒幣港人降至20%

  圖:業界建議

香港科技大學最新調查發現,JPEX事件後本港投資者對虛擬資產信心下降,有意持有虛擬資產受訪者比率由25%降至20%。調查同時發現,投資者對相關平台監管認知程度上升,57%知悉平台需有牌才可在港營運,比率大增15個百分點。\大公報記者 許 臨

科大商學院副院長黃昊表示,JPEX事件引起大眾對虛擬資產及相關監管事宜的關注外,亦導致相關資產的投資意欲偏向保守,但虛擬資產作為新興資產類別,具備潛力促進金融業創新及增長,但香港及海外市場事件顯示,這類資產亦為投資者和監管機構帶來重大風險及挑戰,故此希望未來能強化相關教育工作,讓公眾更好了解這新興領域的風險及潛力。

另調查結果顯示,JPEX事件後,有41%香港市民表示無意持任何虛擬資產,比例較事件之前增加12個百分點,雖然仍有約兩成受訪者表示未來有意持有虛擬資產,但已較JPEX事件前下跌5個百分點。

逾八成投資金額少於5萬

科大商學院金融科技及綠色金融計劃主任楊淑敏指,對於有意投資虛擬資產的受訪者,逾八成表示投資金額不會高於5萬元;而且傾向直接擁有代幣及投資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並不傾向投資虛擬資產的衍生產品或投資從事加密行業的企業。

據了解,調查由科大商學院進行,共分兩階段,首階段調查於今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訪問逾5700名香港成年市民,其後爆發JPEX事件,為了重新評估市民的看法,科大商學院在9月28日至10月20日進行為期三周的第二階段調查,截至10月5日,訪問2200名香港市民。

調查除了要了解市民持有虛擬資產的意欲外,同時透過訪問了解市民接收虛擬資產信息的渠道,調查結果顯示,約84%的受訪者曾聽說過虛擬資產,當中有約27%目前持有或曾經持有虛擬資產;而受訪者接收虛擬資產相關信息,最主要由「網頁、網誌、播客、網上視頻」(23%)、「社交媒體」(21%)及「傳統媒體」(18%)。

事實上,業界也早已明白社交媒體及網頁等的影響力,早前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總經理李婉秋便表示,日後將會繼續與不同監管機構緊密合作,做好社交媒體及網頁內容,持續加強教育投資行為及態度,未來更會推出沉浸式體驗項目,利用模擬個案教育市民。

在JPEX事件後,市民對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的營運加深了認識。約57%的受訪者表示了解香港監管當局將要求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包括加密貨幣交易所),需要取得牌照才可以在香港營運,較JPEX事件前增加15個百分點。

專家倡多宣傳平台牌照制

德勤中國數字資產香港主管合夥人呂志宏指,證監會訂立的發牌制度已於今年6月1日生效,有了更清晰的監管指引,這將為從事虛擬資產交易的經紀及資產管理行業帶來新的機遇,也能令散戶投資者得到更多保障,但仍需讓投資者更加明白在持牌平台交易的重要性,以及與非持牌平台在保障上的區別。

不過,有趣的是不少市民仍對虛擬資產的監管有所誤解,在科大兩個階段的調查中,均有逾半數受訪者表示同意「在香港持牌交易所交易的虛擬資產是經過監管機構批准」這個說法。

資深證券界人士謝明光指,網上有很多有關虛擬資產的教學未必是正確,更有可能為了配合銷售手法而刻意作出誤導,故此投資者需要更加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