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社評/香港經濟有挑戰 向好態勢沒有變

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昨日閉幕,意向成交金額達784億美元,比上屆增長6.7%。今年有300多家港商參展,數量創歷史之最,收穫也是歷屆之冠,不少第一次參展的港商也在現場找到意向客戶,為下一步在內地及海外市場開拓商機打下良好基礎。事實再次證明,國家高質量發展為全世界提供新機遇,同時也為香港特區經濟復甦提供新動能。雖然香港經濟發展現時遇到一些挑戰,但持續向好的態勢不會改變。

香港經濟動能表現在多個方面。現時各行各業都面對人手荒,需要輸入外勞救急;一年來,香港吸引人才計劃錄得18萬人申請,其中10萬人獲批,7萬人已到港;特區政府日前舉行第二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全球頂尖金融機構的負責人幾乎都來了。還有什麼比國際人才及跨國企業大佬們「用腳投票」,更能說明香港的吸引力以及國際市場對香港的信心呢?

近日在一家本地傳媒機構舉辦的論壇上,美商亞洲集團管理合夥人唐偉康(Kurt Tong)表示:「對國際投資者、商人來說,香港仍然是國際交通樞紐、中外交流中心,尤其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方面很有發展前途。」大家對唐偉康並不陌生,曾任美國駐香港總領事的他,面對種種事實,對香港的了解和觀察也在接近地氣。這反映那些「唱衰」香港的噪音多為政治操弄,是別有用心的「抹黑」,真正的商界和不存偏見的人,依然看好香港。

國際社會看好香港,不僅因為香港本身經濟基礎雄厚,更因為有國家作堅強靠山。今年前三季,內地經濟增長5.2%,實現全年5%的增長目標完全沒有問題,這與世界其他多個主要經濟體的萎靡不振形成鮮明對比。國家保持引領世界經濟火車頭的角色,香港近水樓台,可以不斷獲得推動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疫後加速,也為香港提供新動能。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日前閉幕,達成投資貿易項目共859個,總金額2.24萬億元,對香港意味着巨大的商機。

但香港作為細小的經濟體,無可避免地易受國際大環境的影響。疫後全球經濟復甦之路波折重重,市場需求萎縮,拖累了香港的出口表現;美國為抑制高通脹而持續加息,對全球市場產生溢出效應,實行聯繫匯率的香港首當其衝。還有,俄烏衝突、以巴戰爭相繼爆發,對全球市場都造成了衝擊。種種因素疊加,導致香港股市和樓市備受壓力,市民的賬面財富受到損失,甚至影響到消費信心。

一方面,香港創新發展動能充沛;另一方面,股市樓市出現波動,類似的矛盾現象同時存在,的確在社會上造成了一些困擾。有道是,「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看問題既要看細節,更要看大局,看長遠。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東升西降不可逆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逆轉,在這個時代大背景下,香港的困難是暫時的,可以克服的。

香港一路走來,挑戰無數,單是回歸之後就碰到過多次危機,但每一次香港都能站起來,變得更強大。香港將再一次戰勝困難,獲得更大發展。這信心來自港人的靈活應變,來自國家的大力支持,來自「一國兩制」下香港擁有其他地方無法替代的獨特優勢。

友情鏈接